【發展相冊】改革開放40年之交通巨變

發佈時間:2018-09-30 11:36:5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單榕
分享到:
20K


中國網9月30日 訊

道路建設


90年代的北京,主幹道路。

當時,大多數人們會選擇騎自行車或者公交出行。那時候的主幹道路車輛行駛通暢,人們排隊乘坐公共交通,很少有堵車的情況發生。

如今,北京街道。

城市道路橋梁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十分便捷。城市道路寬闊,車輛川流不息,行人來來往往,非常熱鬧。

公路建設

過去,湖北恩施山民出山靠索道車出行。

90年代初,西南的偏遠山區交通運輸方面還十分落後,當地部分山民出山靠索道車出行。沒有路,祖祖輩輩都會被“困”在大山中。他們長期飽受著交通閉塞之苦。

如今,湖北恩施已修建了高速公路。

2017年4月4日,經歷了一場大雨過後,湖北恩施州巴東縣境內的滬渝高速公路泗渡河特大橋被雲霧籠罩,車輛在公路上穿梭,宛如仙境。恩施州境內目前除已建成滬渝、宜巴等三條高速公路外,又有三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

鐵路建設

上個世紀的蒸汽火車。

因為鐵路線路有限、鐵路設備落後,我國鐵路運力和速度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限的列車數量和有限的速度導致了嚴重的供需矛盾,更不用説“春運“,連平常都供不應求,人們往往很難才能買到車票。

2018年,高速鐵路。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的第十個年頭。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位世界第一位。高鐵線路讓城與城的距離變得更近。而且,人們通過手機就能買到車票,非常方便。

三峽航道建設

2012年7月,清漂人員在長江三峽水域打撈水上漂浮垃圾。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長江全線已有600余艘船舶採用了LNG燃料,三峽壩區建設了80個自動充電樁位供靠泊船舶使用岸電。三峽過壩船舶已經基本做到零排放,其他區域88%的船舶已經有了生活污水處置設施。

機場建設

90年代,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1980年1月1日,T1航廈及停機坪、樓前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11月1日,T2航廈正式投入使用。

2018,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2008年春,機場擴建工程(T3航廈)完工。從1978年至2014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由103萬人次增長到8612.83萬人次,位居亞洲第1位、全球第2位。

出行方式改變

1997年,北京。

北京的早上高峰時段,北京市中心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一名交通警察站在自行車的海洋中。90年代末,自行車逐漸成為中國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時每日上下班時壯觀的自行車洪流,成為了中國城市獨特一景。

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了普遍的代步工具。

另外,人們出行方式變得多種多樣,新出行時代到來。

(圖片合作:視覺中國)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