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黃河行】引進“陽光”産業 忻州偏關扶貧模式既環保又長遠

發佈時間:2018-09-15 11:18: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靜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光伏板設置

中國網訊(記者 張靜)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邊陲,屬於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乾旱少雨之地。這裡的村民基本是“靠天吃飯”。就是這樣一個地區,依靠日照時間較長的優勢,引進發展“陽光”産業,實現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脫貧致富。

據偏關縣縣委書記王源介紹,天峰坪鎮光伏發電設施佔地約800畝,由57個村級電站組成,坐落于楊家嶺村,天峰坪村,擔水溝村和樺林堡村4個村莊。發電總規模可達22.3MW(兆瓦),年收入達2500萬元左右,惠及全縣83個貧困村。收入中除去租地成本,減掉發電設施的運作成本,剩餘收入全部分配到83個貧困村。設備投資採用扶貧幫扶的形式,費用全部由政府出資,這種模式屬於村級光伏聯合電站。

據介紹,村級光伏聯合電站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達到“林光互補”的效果,光伏板架高為3—4米,在光伏板下栽種杏樹,既可以實現土地的節約利用,另一方面通過光伏板使雨水相對集中,澆灌杏樹,還可在春季防禦春寒。

除了村級光伏聯合電站,偏關縣光伏扶貧項目還採用“集中式”和“戶級分佈式”兩種模式。“集中式”項目選址在老營鎮等地,佔地1200畝,總規模可達30WM(兆瓦)。引進企業投資,企業負責設備建設和運營,並每年向縣政府付款360萬元作為扶貧資金,連續繳納20年。政府將每年的扶貧基金用於全縣非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工作。“戶級分佈式”的模式則是主要針對貧困戶,利用農戶窯洞上的平頂(屋頂)安裝發電量為3000W(瓦)的發電設施,每戶每年增收約4000元左右。設備費用一部分由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向縣信用聯社貸款1.68萬元,另一部分由承建企業墊資。發電收益前5年保證貧困戶每年增收1000元的基礎上向信用聯社還貸3360元。在第二個5年中,保證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的基礎上還清企業墊資,10年之後全部收益歸貧困戶所有。

偏關縣採取“集中式”、“村級聯合式”、“戶級分佈式”三種發展模式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的全覆蓋,戶均年收入可達3500元以上。

“既要保證每一個貧困戶實現在當下脫貧,又要發展一個長期增收的産業,這是偏關縣脫貧致富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一般光伏發電的回報年限為25年,是脫貧之後一個長期增收的産業,這是我們發展光伏産業的關鍵因素。”王源説。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