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內放置的菌棒
中國網9月13日訊(記者 張靜)“到出菇時節,會有許多從鄭州、西安、上海,福建等地的客商來我們這裡定貨,銷售出路根本不愁。”山西省呂梁市臨縣農委系統工會主席李許平告訴記者。
考慮到臨縣氣候因素(無霜期較長,夏季多風),臨縣白文鎮2015年開始從河南西峽縣引進香菇種植技術。最初也面臨著無“買家”的困境,白文鎮廟坪村的豐林公司就動員其他從事香菇種植的企業,一起去太原、鄭州、西安等地去“跑市場”,同時注重提高菇的品質,慢慢積累客源。現在的情形是買家直接到府來找。
據悉,豐林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既:公司通過合作社統一給貧困戶提供規劃指導,種菇技術服務,菌棒供應,産品銷售等服務;合作社負責組織貧困戶流轉土地,搭建菌棚,栽培香菇;貧困戶則依託合作社解決資金、技術、銷售等難題。運用這種模式,帶動了白文鎮12個村,13個合作社,319戶農戶(其中貧困戶217戶)從事香菇種植,種植香菇的農戶平均年收入可到3至4萬元。
廠房內,當地村民曹米青正在為菌棒接種3級種,她告訴記者,“在接種期,每天要做600多根菌棒,接種一根菌棒的收入是0.17元。”記者大概估算,為菌棒接種一個月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
如今,香菇種植産業已發展成呂梁臨縣的特色産業。全縣有白文、林家坪等12個鄉鎮的42個村,45個合作社,3000多貧困人口,從事香菇種植。全縣範圍內,香菇基地種植面積達560多畝,年生産菌棒1000萬棒,年産鮮菇700萬公斤,年産值達7200萬元。
除了發展香菇種植外,呂梁臨縣還重視發展旅遊産業。通過整合革命遺址,傳統古村落,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確立了以打造磧口古鎮為核心,以黃河和沿湫水河為兩帶的“一核兩帶”的旅遊整體開發思路。並在加大保護區域內旅遊資源,旅遊品牌宣傳,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景點品牌宣傳,旅遊扶貧等方面重點發力,助推全縣脫貧攻堅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