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桃李芬芳育英才 春華秋實感師恩

發佈時間:2018-09-12 13:40: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文雯 魏東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國網9月12日訊   9月10日,是第三十四個教師節。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種及靈,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景耀和區政協主席徐志紅分別帶隊看望慰問教師,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戰線上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福和誠摯問候,衷心感謝他們為全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

爭做“四有”好老師 當好學生引路人

周少政帶隊來到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涪陵實驗中學看望慰問教師,希望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引路人。

周少政慰問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在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周少政實地走訪教學實訓樓,詳細了解學校歷史沿革、辦學特色、辦學規模等情況,希望學校將人才培養與涪陵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突出優勢、辦出特色,努力朝優質高職院校的目標邁進。在涪陵實驗中學,周少政認真聽取發言後,對實驗中學取得的成績以及廣大教師隊伍的努力表示肯定,希望學校進一步提高辦學品質,不斷提檔升位,爭創重慶市特色示範高中。

周少政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定立德樹人宗旨,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示範;要創新教育理念,優化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品質;要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要切實加強教師教育培訓,切實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水準和能力素質;要嚴禁形象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豪華學校,確保每一筆教育經費用到關鍵處。

營造尊師重教風氣 為涪陵培養更多人才

種及靈帶隊來到涪陵五中、涪陵電大看望慰問教師,要求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全心全意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種及靈慰問涪陵電大教師

種及靈指出,教師這個職業神聖而崇高。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贏得了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提高專業素養,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努力為涪陵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種及靈強調,要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師道尊嚴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教師甘為人梯、誨人不倦的職業操守,培育英才、潛心育人的價值追求,甘於淡泊、樂觀向上的敬業情懷,值得全社會尊重和學習。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要關心他們的成長髮展,讓每個教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涪陵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新的基礎則是人才,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為涪陵未來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種及靈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強化責任意識,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經費投入體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改革,不斷推動全區教育教學品質持續提升,全心全意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努力把學校辦得更好 精心呵護學生成長

李景耀帶隊來到涪陵荔枝希望小學和涪陵嬌子幼兒園,勉勵學校發揚成績,努力把學校辦得更好。

李景耀在嬌子幼兒園慰問

在荔枝希望小學,李景耀參觀了校園、教室、榮譽墻、讀書吧等,看望慰問了學校教職員工,翻看了該校的校本教材,並聽取學校負責人彙報,了解該校校園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基本情況和教育教學開展情況。李景耀對該校在教書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勉勵學校發揚成績,勇於創新,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綜合素質一流的教師隊伍,努力把學校辦得更好、更有特色,培養出更多優秀學生。

在涪陵嬌子幼兒園,李景耀查看了園內活動室、圖書室和戶外運動場等,了解幼兒園辦學情況及貧困學生資助政策。他説,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幼兒園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一定要精心呵護。希望幼兒園繼續貫徹黨的幼教方針,堅持社會辦園方向,不斷提升辦園水準和品質,努力成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搖籃。

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 多培養有用人才

徐志紅帶隊來到涪陵城區第十四小學和涪陵巴蜀中學,勉勵學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多培養有用人才。

徐志紅在涪陵巴蜀中學慰問

徐志紅説,人民教師不僅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更擔負著塑造學生靈魂和品格的重任,希望教師們繼續努力,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積極探索更有特色、更富成效的辦學模式,培養更多有知識、有本領、懂感恩、樂奉獻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在涪陵巴蜀中學,徐志紅邊走邊看,查看了解學校整體佈局、設備設施、教育教學情況。徐志紅指出,要把學生健康成長放在首位,不斷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優化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準,整合優質資源,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多培養有用人才,不負涪陵人民重托,為涪陵區輸送合格人才。(文雯 魏東)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