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7日訊 龍王橋村地處鐵橋鎮西北部,海拔 250-800 米,幅員面積 6.7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3476 畝,地質屬頁巖層,山大坡陡,蓄水保水能力弱,自然條件相當惡劣。10 個村民小組,有 1000 戶 3610 人,有貧困人口 129 戶 443 人。
自 2015 年 8 月任龍王橋村扶貧“第一書記”以來, 31 歲的鐵橋鎮團委書記丁開勇吃住幹在村,聯合村支“兩委”入戶調查,以開院壩會等多種形式向村民宣傳扶貧政策,為貧困戶制定幫扶計劃、尋求致富門路,打開了貧困群眾的致富密碼。
為貧困戶解難題
夏日天氣異常悶熱,丁開勇在龍王橋村的一處岔路口下了車,沿著羊腸小道步行,有的地方由於坡陡路況差,還要雙手抓住藤蔓才能攀爬上去,趕到貧困戶雷登芝家時,他的臉上挂滿汗珠,背部的衣衫濕透了。
“丁書記來啦,快到屋裏坐!”雷登芝熱情地招呼,然後拿出丈夫唐仕均在醫院的住院手續和 X 光片,丁開勇接過住院手續放入口袋,細看 X 光片後囑咐道:“唐哥的腳治療一段時間好多了,還是要堅持吃藥,先不要急著下地幹重活。”
原來,唐仕均在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個磁磚廠做搬運工時,由於發生意外傷了小腿。雷登芝接到電話非常擔心,當時丁開勇恰好從她家門前路過,於是把鎮裏利用扶貧資金為貧困戶購買小額意外傷害險的事告訴給雷登芝,唐仕均住院的費用能夠報銷一部分,她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雷登芝與丈夫育有一子,婆婆年近八旬,以種農作物為生。丁開勇經過多次走訪調查發現,雷登芝很勤勞,結合她家的情況,建議其發展養殖業,既養羊、養豬,同時搞好農作物生産。
“我兒子在丁書記的幫助下到工廠打工,目前已兌回兩萬塊錢,今年豬崽貴,我就買了羊來喂,現在有 3 只羊快要生小羊了。”雷登芝説,她家在丁開勇的幫扶下已摘掉“貧困帽”。
把貧困戶當親人
離開雷登芝家,丁開勇穿過一片竹林往秦德念家奔去,剛走到田埂上,便見到秦德念背著背簍迎面走來,沒等丁開勇開口,秦德念激動地嚷道:“丁書記,我這是背的李子,準備送到你辦公室去。”
“老秦,你的心意我領了,李子我不要,你還是趁趕場天背到農貿市場去賣吧!”丁開勇回絕道。“我的李子沒賣過錢,每年都是送給幾家親戚吃,你不要就是看不起我。”秦德念一臉不快地嘟噥著説,丁開勇幫他無數次,送李子只是一份心意。
秦德念是龍王橋村 3 組村民,今年 62 歲,妻子長年患病,兒子雖在外打工,但從沒往家裏匯過錢,全家人靠他種莊稼維持生計。丁開勇為他家制定了扶貧方案:打電話與秦德念的兒子溝通,做其思想工作,並找熟人讓其進廣東一家鞋廠務工,每月工資 3000 元。建議他多養豬,目前已出欄 8 頭肥豬。最令他欣慰的是,家裏陸續收到兒子的匯款達 1.5 萬餘元。
秦德念逢人就説,丁書記比親戚還親,幫了他很多忙,介紹他到鎮上打零工開挖天然氣管道,每天有 130 元工錢。“為給我兒子找工作,丁書記電話都打了無數次。我兒子能夠轉變思想掙錢往家裏寄,那都是托丁書記的福啊!”
為貧困村謀出路
為了讓龍王橋村早日脫貧,丁開勇與村支“兩委”一班人謀劃點子,尋找脫貧思路,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村裏忙碌。村裏硬化公路、建飲水工程以及公路、渠堰整修,他都會到現場監督工程品質,村民們遇到不懂的地方或有困難,都會向他請教、幫忙。“丁書記,我女兒考上了二本線,填志願哪些專業好啊?”“丁書記,我婆婆病了,心疼錢不肯去衛生室看病,她最聽你的話,幫我勸勸她吧!”村民們覺得丁開勇親切,只要有困難都會想到他。
丁開勇長時間在龍王橋村忙碌,家裏的事都由妻子承擔。有一次丁開勇的女兒發高燒,妻子打電話要他放下手頭的工作,把女兒送到區人民醫院,丁開勇給妻子坦然地説,自己走不開,妻子只好帶著女兒坐公交車去區人民醫院看病。
丁開勇在龍王橋村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硬化了村級公路 3 公里,整修公路15 公里,整修渠堰 6 公里,建修了集中供水工程 1 處,發展紅心蜜柚種植 1300 畝、翠冠梨 700 畝,龍王橋村已于 2016 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圖片文字資料由開州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