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黃河行】一個生態型現代農業發展典範——雁鳴湖鎮稻蟹混養基地科學種田

發佈時間:2018-09-06 11:39:2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單榕  |  責任編輯:孟超
分享到:
20K

中國網訊9月6日訊 (記者 單榕)雁鳴湖鎮位於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北部,北鄰黃河。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和助力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雁鳴湖鎮開啟了農業致富的新模式,為新型農業的發展築起了璀璨航道。



科學種田

打破傳統的農業模式,在黃河灘區實施種養結合生態項目絕非易事。為了打造生態稻蟹混養基地,鄭州連萬家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鳳敏帶領大家收集大量秸稈、樹葉、豬糞、雞糞進行堆積腐熟,作為稻蟹混養底肥,為稻蟹的優質、高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稻蟹混養是“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的立體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在咱們中原地區,一塊地可以先種小麥,收了小麥後再發展稻蟹混養,達到一年三收”,高鳳敏介紹道。

 

 

稻蟹混養最大的好處就是充分利用水稻與螃蟹之間的生態關係,讓兩者互利共生。螃蟹主要以稻田裏的浮游生物、害蟲、雜草等為食,減少了水稻農藥噴灑和螃蟹飼料喂食;而螃蟹生長要蛻殼,螃蟹蛻掉的殼和産生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生物肥,可以促進水稻生長。



農業興旺

 

 

在立體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下,水稻平均畝産1300斤,螃蟹每畝産70斤。去掉成本,每畝的凈收益近3000元,遠遠高於種大田作物。2017年合作社將稻蟹混養的規模擴增到700余畝,全年毛收入1300萬元,凈收入900多萬元,已超過傳統旱田作物收入數倍。稻和蟹混養共生,可獲單季雙收,可提高農副産品附加值,增加社員收入。同時,稻和蟹混養有利於自然環境保護、減少資源浪費,以至於良性迴圈生産模式輻射周圍,能夠帶動廣大農戶走生態保護、高效快捷、可持續發展,農民致富。

 

 

雁鳴湖鎮堅持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得到不斷增強,生態型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明顯實效。


 

鄉村振興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市政府生態項目發展的指導扶持下,雁鳴湖鎮引進觀賞蓮、菊花、牡丹等花卉種植,發展種養遊結合型生態農業。為進一步帶動農民發展致富,合作社準備為周邊群眾免費提供蟹苗、稻苗以及技術,擴大規模一併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雁鳴湖鎮合理規劃藍圖,加強內部管理,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積極助推雁鳴湖鎮生態農業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村成為幸福美麗的家園。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