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重慶美術館,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市民在“我愛重慶·精彩一日”百萬市民拍重慶攝影活動作品展區前拍照留念。
8月15日,重慶美術館,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見證重慶——大型影像文獻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參觀。
圖①為1961年出版的連環畫《小靈通漫遊未來》。上世紀60年代人們心裏暢想的未來,而今大部分都已實現。
圖②
圖②圖③為法國攝影師蒂姆·弗蘭柯的組圖《蝶變》,用鏡頭聚焦重慶。
8月15日,2018重慶(國際)影像文化節的首個展覽《見證重慶——大型影像文獻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展,上千幅照片與大量影像資料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以及一座城市在這個時代成長的喜悅與激情。
連環畫描繪的“未來世界”
走進展廳,一本1961年出版的連環畫《小靈通漫遊未來》出現在觀眾面前。連環畫中的每一頁都被放大,張貼在墻上。
這是《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之一葉永烈創作的連環畫,講述了一個小記者穿越到未來採訪的故事。讓現場觀眾驚奇的是,上世紀60年代,人們心裏暢想的未來,大部分都已實現。比如,可以看到爺爺的半導體小盒子,就是今天可以視頻通話的智慧手機;沒有齒輪的手錶,就是現在的智慧手環;能放在眼睛裏的老花鏡片,就是今天的隱形眼鏡。
在50多年前,葉永烈還是個21歲的大孩子,為什麼能對未來世界“預測”得如此準確呢?為此,主辦方特意對葉永烈老先生進行了一段視頻採訪。視頻中,老先生得意地説,因為他在寫《十萬個為什麼》時,就閱讀了大量科學書籍,加上想像力的發揮,可以説“對未來了然于胸”。
“重慶發展得很快,重慶的現在、未來都會有‘小靈通’的影子。”老先生説。
媒體人眼中的“時光地毯”
走進時光隧道是什麼感覺?大概沒有人知道,但昨天很多觀眾在展場內走了一回“時光地毯”。
1978年9月,重慶市第一家專業計程車公司成立;1983年12月,重慶市第一座地下人行通道建成;1997年6月,重慶成為直轄市……在“重慶時間”展區中,仿佛由時光片斷組成的地毯從入口處鋪開,上面記錄著從1979年到現在發生的大事件。
在“時光地毯”的旁邊有一面“時光墻”,這面墻借鑒早年剪報的形式,由15張《重慶日報》頭版版面,以及數張新聞照片組成,時間跨度40年。
重慶日報記者看到,1980年7月2日,《重慶日報》頭版寫著“熱烈慶祝重慶長江大橋勝利竣工”的大標題;1985年7月30日,《重慶日報》頭版刊登了“怎樣做一個新時代的重慶人?”專欄。此外,《重慶日報》還刊登了大量記錄時代變遷的新聞照片,包括1981年重慶電視臺成立後,大家一起看黑白電視的畫面。
“這個城市每年都在發生變化,當人們在感嘆時間都去哪兒的時候,有這樣一份報紙,風雨無阻地記錄著城事,如同一本城市日記,她就是《重慶日報》。”一位主辦方工作人員如是説。
世界眼裏的“重慶表情”
重慶早已成為了國際大都市,在外國人眼裏,重慶又是怎樣的呢?在展場內的“重慶表情”板塊,就有來自法國、土耳其等國攝影師鏡頭下的重慶,它們真切而富有強烈的時代感。
“我被重慶的城市邊際線條吸引,在這些地方,重慶雖不能被真正看見,卻如此地可被感知。”在作品介紹中,土耳其攝影師費瑞特·庫亞斯這樣形容重慶。
他的作品《雄心之城》創作源於2005年至2008年間的幾次重慶之旅,這組作品十年間多次在歐洲多國展出,屢獲國際獎項,卻從未在重慶展出過,此次展覽是它的首次回歸。
此外,法國攝影師蒂姆·弗蘭柯的《蝶變》在現場也很受追捧。在這組作品中,蒂姆·弗蘭柯將鏡頭對準這座飛速發展城市中生活的普通人和他們所在的生活場所:修建中的宏偉跨江大橋、城市中尚未被開墾的土地、高聳建築群與農田的奇妙相交……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9日,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前往重慶美術館免費參觀,尋找屬於自己的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