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醫院變成暖心‘旅社’”的視頻在網上熱傳。為了給患者家屬提供住宿場所,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已連續第九年每晚開放醫院大廳,供患者家屬打地鋪,高峰時段有近200名家屬在醫院過夜。儘管增加了運營成本,但醫院認為此舉可以讓患者及家屬受益。(8月13日《北京青年報》)
患者在醫院住院,陪護的家屬經常要為住宿問題發愁。醫院病床本就緊張,不可能專門為陪護人員提供床位;到外面旅店住宿,又要帶來一筆不菲的費用開支,萬一病人有突發情況,也無法及時趕到。為了省錢,也便於有個照應,不少家屬都甘願留在醫院“打遊擊”,走廊裏、樓梯間、大門口,到處可以見到倚墻而坐、席地而眠的身影。針對這一現象,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連續多年開放大廳,容納患者家屬過夜,這一暖心舉動讓人備感溫暖。
按理説,醫院的職責就是為病人提供治療,家屬的住宿問題並不在其服務範圍,完全可以交給家屬自行解決。然而,考慮到很多病人來自農村地區,治療費用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主動延伸服務,讓大廳變身“臨時旅社”,為患者家屬解決了實際困難。開放大廳過夜,非但不會給醫院帶來收益,還要增加水電開支等運營成本。但醫院算的不是自身的經濟賬,而是考慮到患者及家屬能夠受益,才常年如一日堅持下來。
對於患者家屬來説,醫院開放大廳過夜的意義,不僅在於幫助節省住宿費用,更能夠傳遞出醫院的人性化關懷。大廳並非開放了之,有兩個細節可以説明醫院的用心良苦:一是保潔人員每天對大廳做清潔工作,噴驅蚊蟲藥物,保證患者家屬的衛生安全。二是每天會安排一名保安值守,對留宿病人家屬進行登記,既是出於患者家屬的人身和財産安全的考量,也便於遇到突發事件及時通知家屬。這種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做法,必然能夠贏得患者家屬的共鳴,拉近醫患關係。
前些年,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鋒出版一本新書,名字叫做《暖醫》。他在書中寫道:“醫學是科學,也是人學。既然是人學,就要有溫度,有感情,否則醫學就是冰冷的”。醫院開放大廳過夜,就是暖醫的生動寫照,有助於醫患的和諧相處,看似與治療無關,實則會在無形中起到幫助作用。病人減少了心理包袱,自然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開放大廳過夜,不僅為廣大醫院樹立了榜樣,也堪稱一項公共服務的樣本。近年來,一些醫院、學校、政府機構紛紛向民眾敞開大門,備受公眾讚賞。比如,前些年浙江紹興連續遭遇高溫天氣後,紹興市政府機關會議中心夜間免費向公眾開放,每晚8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外來務工人員可免費納涼休息。鋻於返鄉過年車輛太多,今年春節期間安徽安慶城區12所學校向社會開放,供市民免費停車。對於公共服務部門來説,不應只滿足於做好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更要設身處地為公眾考慮,盡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的社會才會更有人情味,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