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8月6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書寫防沙治沙的綠色傳奇》指出,“庫布其治沙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億利集團這幾年的治沙面積,相當於前20年治沙面積的總和;343項治沙科技創新成果,有290多項都是這幾年取得的;許多重大生態産業項目,都是這幾年啟動的。實踐證明,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集聚全社會力量,生態文明建設就能不斷邁上新臺階。”
庫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大關鍵因素。以下為《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原文。
從黃沙漫漫到綠意蔥蘢,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幾十年持之以恒搏擊荒漠與貧困,庫布其書寫的綠色傳奇,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樹起一面旗,也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條路。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位於黃河“幾”字彎之南的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曾經是“如煙黃沙遮蔽日,生機綠木斷絕地”。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當地群眾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巨變,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治沙模式,成功走向我國西部生態脆弱地區,沿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為更廣袤的荒漠化地區帶去綠色希望,向世界提供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國經驗。
庫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於它踐行了一種理念。增綠又增收,治沙又治窮。幾十年來,庫布其治沙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提供就業機會100多萬人(次),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超過10萬人。“綠起來”也“富起來”,庫布其治沙,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更加堅定,成效更加顯著。庫布其治沙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億利集團這幾年的治沙面積,相當於前20年治沙面積的總和;343項治沙科技創新成果,有290多項都是這幾年取得的;許多重大生態産業項目,都是這幾年啟動的。實踐證明,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集聚全社會力量,生態文明建設就能不斷邁上新臺階。
庫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於它創造了一種模式。世界範圍看,荒漠化地區生態系統的恢復和管理是普遍性難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庫布其治沙,探索出一條“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産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使農牧民成為庫布其治沙事業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堅定的支援者和最大的受益者,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並重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之路。
庫布其治沙的成功,在於它激發了一種活力。在沙漠邊緣生活的人們選擇以何種方式發展經濟,決定了治沙事業能否可持續發展。人們説庫布其治沙,“治理效果經得起看,經濟賬經得起算”。市場化治沙,是庫布其治沙成功的關鍵。沒有市場化,企業的積極性就難以得到發揮;沒有産業化,也不可能把沙漠治理持續下去。正是市場化,解決了“錢從哪來”“利從哪得”“如何可持續”等老大難問題,讓“沙患變成沙利,風沙變成風景,黃沙變成黃金”。如今,在億利集團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已有80多家企業投身於治沙和沙産業開發之中,推動沙漠産業蓬勃發展,促進治沙技術推陳出新,迎來防沙治沙動力澎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代接著一代幹,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局面,我們就一定能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人民日報 》(2018年08月0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