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身邊 紅船駛進新時代】黨員志願服務變“常態” 紅領之家匯集了一股暖流

發佈時間:2018-07-04 11:34: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分享到:
20K

        中國網訊(記者張靜  實習記者張寧)“加入紅領之家,需要帶身份證來填寫申請表自願申請加入我們,加入後我們會一人給一個編號併發放紅領成長卡。我們會在紅領之家論壇上統一發佈志願服務活動,每次活動按實際需要有人數限制,紅領成員參照淘寶搶購模式進行網上申報、認領,先申報先得服務機會。”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紅領之家社會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陳軍浩告訴記者。

     “設立人數限制,是為了讓每一次的志願活動達到真正的效果,讓每一個志願者都缺一不可,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參加志願活動,或者只是為了去‘打醬油’。” 陳軍浩説。

  紅領之家外景圖

      項目常態化成一大特色

      紅領之家將志願活動內容,按照不同分類,設置了10個常態化的項目(護花服務、光明服務、獻血服務、靚城服務、護綠服務、敬老服務、秀山服務、親水服務、導醫服務、領軌服務),並在這10個項目中設立黨支部,牽頭負責每一個項目的組織推進等,每一位志願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活動的時間安排、興趣特長等自主選擇,點單申請。

      將志願服務項目常態化是出於從便民化以及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角度考慮,也是為了推動志願服務向常態化、專業化、崗位化的方向發展。讓志願服活動可以為每一位居民帶來“真正”的服務,將志願服務活動走入每一位居民的“心坎裏”。目前,項目常態化的模式正逐步推廣到北侖區其他街道,這些志願服務項目把基層黨員聯合起來,更多的為周圍的居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積分兌換制:“犧牲你的享受,享受你的犧牲”

       每一位紅領志願者參加志願活動,都可以按小時兌換積分,參與活動1小時等於1積分,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記錄紅領成長卡,紅領之家每月將每位紅領志願者的積分匯總以電子檔案的形式歸檔併發布在紅領之家論壇,接受大家監督核對。

       當紅領志願者有需求時,可以用積分兌換愛心劵,用愛心劵支付被“服務”的費用。紅領之家也會在論壇上定期推出理髮券,洗衣卡、洗車卡,家政服務等方面的“商品”,紅領志願者可以用自己的志願服務累計的積分兌換。這些福利作為“獎勵”,一方面是對志願者付出勞動的鼓勵,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激勵,影響更多人加入到志願服務工作中來。

       一位紅領志願者告訴記者,她曾用自己的愛心積分兌換了一張體檢卡,這張體檢卡是她為自己的母親兌換的。後來媽媽一直沒舍得用這張體檢卡,問其原因,她説:“媽媽一直把體檢卡放在身上,她經常會拿著這個體檢卡跟周圍人去説,這是我女兒做好事得來的。”

陳軍浩在給記者們介紹紅領之家的情況

        以志願者幫扶社區矯正人員的模式獲讚

       2014年8月,陳軍浩的團隊承接了北侖區新碶街道社區服刑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社區矯正、幫教救助相關服務。“發動黨員們一起參與,共同幫助他們重回社會。”陳軍浩説。

     “按照不同志願者的身份,我們會給不同的編號。除了後臺能看到社區矯正人員的身份,志願者之間彼此不知道身份的。”陳軍浩介紹,已有5000多人次矯正人員參加了志願服務活動,30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脫管率、再犯罪率均為零,還有14名特殊人員在紅領之家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馮凱(化名)是北侖區一位社會矯正人員,他加入了紅領之家,每週的活動幾乎都會參加,一開始不太愛説話,總是默默地做事。後來紅領之家的工作人員在活動中安排他為負責人,帶領大家一起做志願服務工作。慢慢地,馮凱放鬆下來,他會在聯歡晚會上主動表演,也會在活動中幫助其他志願者。馮凱説,做志願活動既是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是讓身心愉悅的一種方式。

       矯正人員和“紅領”編在一起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專業社工引導和志願者一對一結對幫扶,激發他們身上的善。用“激發善”“去標簽”“社工+志願者”的紅領矯正模式,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新突破。2016年,在國際社區矯正協會第24屆研討會上,陳軍浩介紹了紅領矯正模式,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許、認可。

       據悉,紅領之家成立於2012年5月,是寧波市北倉區一家以黨員為主體,以志願服務為主業的社會組織。幾年來,紅領之家以常態化的服務項目、網路化的運作方式和規範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推動了志願服務工作步入制度化、專業化、項目化和品牌化。在實踐中,紅領之家堅持黨建為引領,致力於開展常態化志願服務,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在紅領之家,註冊的“紅領”志願者有1202名(其中黨員711名),發展黨員485名,組織活動共計2308次。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