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庫布其治沙30年:提振世界綠色發展信心

發佈時間:2018-06-30 09:52:5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聞  |  責任編輯:魏博
分享到:
20K

中國網訊 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我國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

6月29日,“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在京舉行。國內生態環境領域多家權威研究機構,對億利庫布其治沙30年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認定,就庫布其治沙對區域環境特別是京津沙塵天氣影響進行分析評估。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國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趙英民等出席會議。

6月29日,“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在京舉行。

生態文明思想引領,庫布其30年開創治沙模式 

會上,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介紹了億利紮根庫布其治沙30年的實踐。王文彪表示,庫布其治沙能夠成功且可持續發展,並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核心是就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正確引領,踐行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

30年來,億利集團和沙區人民在中國政府和國家林業、環保、科技、統戰等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懷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在聯合國環境署、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大力幫助下,億利集團在庫布其堅守治沙30年,投入産業資金300多億元、公益資金30多億元,治理沙漠910多萬畝,帶動庫布其及周邊群眾10多萬人脫貧致富,探索、總結、創新了“治沙、生態、産業、扶貧”四輪驅動,平衡發展的庫布其模式,創造出沙漠綠化+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1+6”的生態産業體系。

憶及初心,王文彪強調,庫布其當地的農牧民,是庫布其治沙事業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堅定的支援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億利集團在庫布其打造的“平臺+插頭”的沙漠生態産業鏈,讓當地農牧民擁有了“沙地業主、産業股東、旅遊小老闆、民工聯隊長、産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7種新身份,每種新身份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如今,庫布其沙漠周圍組建了232支億利民工聯隊,5820人成為生態建設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3.6萬人。還有近1500戶農牧民發展起家庭旅館、餐飲、民族手工業、沙漠越野等,戶均年收入10萬多元,每人平均超過3萬元。

在王文彪看來,“庫布其模式的關鍵,就是黨委政府政策性推動、企業産業化投資、社會和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持續化創新。”

回首來時路,蒼蒼橫翠微。“從一家小鹽廠一步步走來,億利集團與10萬農牧民一起,秉承艱苦奮鬥、敢為人先、鍥而不捨、不辱使命的庫布其精神,治理沙漠、保護家園、共謀發展,打贏了探索創新之戰、生態治理之戰、脫貧致富之戰。”王文彪強調。

今天,庫布其模式已走向渾善達克、烏蘭布和、騰格裏、塔克拉瑪幹、青藏高原等我國西部荒漠化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並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更廣袤的荒漠化地區帶去綠色希望,也帶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智慧。

權威機構聯合發佈報告 力證庫布其治沙纍纍碩果

會上,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農業大學等三家權威機構聯合發佈了《億利庫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報告》。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文斌,代表聯合課題組介紹研究成果。

報告從治沙、生態、産業和扶貧多個維度總結了億利庫布其治沙的成就,指出庫布其沙漠綜合治理910萬畝,創造了5000多億元生態財富,使10多萬沙區民眾受益。楊文斌指出,“庫布其綜合治理的成功,靠的是産業治沙。而且在長期的實踐中,億利人逐漸探索、創造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治沙專利技術,研發了100多種耐寒、耐旱、耐鹽鹼的‘三耐’種質資源。億利人正在研發無人機植樹、機器人植樹和大數據植樹等先進技術。這些創新也是億利庫布其治沙為中國生態建設進程留下的寶貴財富。”

報告表明,庫布其沙漠曾經是“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經過億利集團和當地農牧民30年堅持不懈的治理,沙塵天氣由1988年的50多次減少到了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長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樣性增長到53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到了53%。王文彪感慨道:“庫布其沙漠綜合治理的成功,還因為杭錦旗將庫布其當作綠寶石一樣呵護,‘園林城市’鄂爾多斯將庫布其當作後花園一樣愛護,內蒙古自治區將庫布其當作中國北方綠色屏障的重要關口一樣保護。正因為有了這樣層層的支援和關心,庫布其這座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漠,才能為保衛首都生態安全,做出重要的貢獻。”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團隊發佈了“庫布其沙漠治理對京津冀大氣品質影響評價研究報告”。該報告用詳實的數據,説明庫布其作為離北京最近的沙漠,經過30年有效治理,在降低京津地區風沙災害方面産生的積極影響。研究團隊通過對若干典型沙塵過程的科學模擬分析,評價庫布其沙漠植被恢復,改變下墊面特性後對沙塵過程中的揚沙和沙塵傳輸的影響,提出了庫布其沙漠治理和生態改善對京津冀地區因沙塵危害減緩的貢獻,包括頻次的降低和每立方米顆粒物的減少等。

這兩份凝結著研究者心血與智慧的報告,為億利庫布其治沙經驗的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為中國方案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防治荒漠化及生態文明建設開拓了寬闊道路。

治沙治窮共贏,庫布其經驗為解決世界難題帶來希望

國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表示,億利在庫布其30年治沙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是中國治沙經驗的成功典型。庫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援、老百姓的參與以及來自各個方面的關心,是我們創造的中國經驗。他將庫布其精神和庫布其經驗作出如下概括:責任擔當、科學治沙、注重效益、回報人民。“庫布其經驗和情懷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確實推動中國治沙事業的發展。”他強調。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在發言中提到:“習近平主席有很多的基於環境的指導思想,比如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中國’‘生態文明’,這三個思想在庫布其的模式當中都得到了反映,庫布其沙漠30年的治理是一個奇跡,感謝億利在庫布其做的一切。今年早些時候我還去了浙江,那裏非常潮濕,但和庫布其的精神是一樣的,在生態環境中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又使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浙江治理污染,同時發展經濟,就像沙漠治理也能發展經濟一樣,相同的是綠色是核心,美麗中國是核心,既帶來經濟效益,也能夠帶來社會和環境的發展,經濟、文化和環境的目標可以同時實現。”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

來自我國各級政府、學術界、企業界、金融界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位代表與會,並分享了對庫布其治沙的認識與期待。他們認為,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庫布其模式的貢獻在於為全球涉及10多億人口的荒漠化地區和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榜樣,帶來了信心與希望。庫布其精神和庫布其模式,正在成為新時代生態治理的中國樣本,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相信在未來發展中,庫布其一定能夠更加持續有力地創新發展,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賀信中的殷切囑託: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