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行銷”六成虛假亟待整治

發佈時間:2018-05-31 14:14:48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周俊生  |  責任編輯:荊曉強
分享到:
20K

這兩年,農産品的銷路成了一個嚴重問題,每年都有各種農作物滯銷的新聞出現,滿天飛的滯銷農産品資訊配上農民一臉愁苦的畫面,成功地喚起了大家的惻隱之心。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類似的悲情行銷農産品只有四成是真的。

很顯然,這是農産品銷售商策劃的一種“悲情行銷”手段,通過喚起消費者的同情心來推銷農産品。在各種市場行銷手段中,“悲情行銷”有它的一席之地。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一旦遇上惡劣的自然災害,顆粒無收也不是沒有可能。在這個時候,消費者能幫一把是一把,個人的力量雖然微薄,但通過此舉分擔了一些農民的憂愁,即使這個産品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但也算是做了一件良心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消費者通過購買可以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而農民則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段將自己滯銷的産品賣出去,使問題得到解決。

但是,“悲情行銷”必須建立在資訊真實的基礎上才能有效,一旦消費者得知這是假的,就會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從而降低自己的消費慾望,更嚴重的是降低自己的同情心,以後再見到類似的農産品滯銷,就不大會再伸出援手。這種短視行為將會對市場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用欺騙的手段來騙取消費者的同情心,實際上已經不是正常的“悲情行銷”,而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達到一定數量,就會涉嫌違法犯罪。虛假的“悲情行銷”的出現,也説明市場監管還有不夠完善之處。一般説來,商店、商鋪在經營中如果以次充好,短斤缺兩,只要消費者向監管部門舉報,商家都能受到嚴肅處理。但這種發生在産銷地的欺詐性銷售,很容易得到地方保護,再加上消費者即使有投訴,由於金額通常不大,往往也不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在全社會經常性地開展誠信教育,引導農産品經銷商誠信經銷,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應抱有足夠的警惕,對於網上出現的各種宣傳和炒作,不能盲目相信。

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有必要加強監管,對於一些通過這種虛假行銷欺騙消費者的惡劣行為,可以抓住典型事件進行嚴肅處理,以此來弘揚誠信經營的風氣,為誠實守信的經銷者和消費者建立起乾淨的農産品交易市場。而農村地區將這種監管系統建立起來,也有利於本地的農産品建立起市場信譽,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