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整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它馳騁在深海,完成一次次潛海科考任務。2012年,“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目前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深海勇士”潛水器,是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的寓意是希望憑藉它的出色發揮,像勇士一樣探索深海的奧秘。
大國重器,離不開高超技術的研發團隊,當人們提到“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時候,“胡震”的名字變顯現在人們的眼前。
胡震
胡震就職于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是我國載人深潛器高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是我國跟蹤和趕上該領域國際先進水準發展進程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中船重工這個大“家”中,胡震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長期從事載人潛水器及水下機器人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工作。胡震從研製使用ROV(無人帶纜潛器)、AUV(無人無纜自控潛器)到研製載人有纜潛器、載人無纜潛器,一步一個腳印,在磨練中快速成長,在實踐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已成為我國載人深潛器高技術領域的帶頭人之一。
近十年來,為“蛟龍號”與“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成功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推動我國深海技術、裝備産業和應用體系的跨越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攻堅克難 不辱使命
胡震作為863重大專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副總設計師,他與團隊成員一起近乎白手起家,在沒有母型設計提供參考借鑒的艱難環境中,通過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組織實施了載人潛水器的技術設計和檢測試驗工作;提出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體整合技術方案、陸上及水池調試方法;提出了多層次安全預警及保障體系,為創建超大潛深系統設備安全預警及保障的綜合技術,實現載人潛水器在深海作業過程的安全監控和可靠工作做出了貢獻;開發了深海載人潛水器應急逃逸系統技術,為解決潛水器的水下作業安全性保障的關鍵難題做出了貢獻。他帶領的團隊通過“蛟龍號”的研發,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已掌握了深海載人潛水器自主設計、整合創新等核心能力。
在“蛟龍號”海試期間,胡震同志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技術負責人,一直擔任下潛試驗甲板指揮長,以他的專業和敬業,帶領技術保障部門及時排除“蛟龍號”潛水器一次次疑難雜症,闖過一道道坎坷難關,出色完成了技術保障、下潛試驗和故障處理等任務,為順利完成海上試驗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蛟龍號”支援母船“向九船”後甲板上,總能看到他身影。他時常圍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兜圈,似乎永遠也看不夠,對潛水器的每個部位瞭如指掌,大到本體、電源、機械手,小到開關、按鈕、接插件,所以潛水器的脾氣他摸得最透,潛水器的技術狀態他最清楚,每一位參試隊員情況他都心中有數。每一次下潛前,他總是在淩晨五點多就第一個來到後甲板,親自指揮技術人員進行下潛的技術準備,補充耗材,檢查技術狀態,做到精心準備、用心檢查和細心復核,對每一個環節均親自檢查和復核,做到胸有成竹、有條不紊;下潛試驗前,他又早早來到現場再次進行檢查,唯恐有什麼遺落;試驗進行時,他始終在聲控室與潛水器溝通,冷靜地發出一道道指令;試驗結束後,他又忙於安排收尾工作,第一時間對潛水器的技術狀態作出評估,組織技術人員對潛水器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護,修復下潛出現的故障。
他在自己的海試日記中寫道:“清晨,海風微微,我又一次爬上腳手架,細細檢查每一個設備。每一次觸摸潛水器,我都像撫摸自己的孩子。我深深了解潛水器上的每一條脈絡,每一條脈絡上流動著的激情,我知道它不會讓我失望。海上的生活很艱辛,但再苦再累也很高興,不管晚上加班到半夜還是早上五點起床保養潛器,不管日曬還是雨淋,我都感到很光榮很驕傲”。
正是這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在1000米、3000米、5000米及7000米各階段的海試中,他帶領技術人員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使得“蛟龍號”成為國際上同類作業載人潛水器下潛最深的潛水器,我國的載人深潛技術也邁入國際先進行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海試的成功,向社會各界弘揚了“嚴謹求實、團結協助、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載人深潛精神,國人為之振奮。這對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海洋國防觀與海洋經濟觀,佔領深海裝備技術的制高點,開發深海資源與能源,牽引高新技術與産業的創新進步,擴大我國政治和經濟空間,實現世界造船與海洋經濟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為“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緊密圍繞國家開發利用海洋的需求,以實現國産化、降低運作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可維性為目標,率領團隊突破了潛水器優化設計技術、艙內佈局優化設計技術、鈦合金載人艙材料和製造工藝研究、超高壓海水泵、充油鋰電池組、推進器研製等十余項關鍵技術。經過海上試驗的考驗,“深海勇士號”總體性能優異、國産化裝備穩定可靠,實現了潛水器“核心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産化”,有力推動了我國深海裝備技術從整合創新向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
“深海勇士號”潛水器
超載自我 勇於攀登
“蛟龍號”的研製成功並未讓胡震停下腳步,不斷超越自我,向更高邁進,是他的目標。所以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場深海技術領域的攻堅戰,開始擔任863重大項目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
他帶領團隊,始終堅持走深海技術自主創新之路,始終堅持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積極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在關鍵技術研究階段,他與他的團隊加班加點,協力突破了潛水器優化設計技術、艙內佈局優化設計技術、鈦合金載人艙材料和製造工藝研究、超高壓海水泵、充油鋰電池組、推進器、深海照明和高清拍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深海載人潛水器多學科優化設計方法和製造技術,形成了載人艙佈局優化設計方法,建立了載人艙球殼極限承載能力設計計算方法並突破了製造工藝和檢測技術,國內首次成功研製超高壓海水泵和大深度高容量充油鋰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
在設計整合階段,他帶領團隊,嚴把品質與進度,通過潛水器陸上聯調與水池試驗反覆測試,確保了“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一鼓作氣,在49天時間裏下潛28次,圓滿完成了全部海試任務。2017年12月1日,“深海勇士號”潛水器項目已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交付給用戶單位。
“深海勇士號”經過海上試驗的考驗,總體性能優異、國産化裝備穩定可靠,實現了潛水器“核心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産化”,潛水器國産化率達95%,有力推動了深海裝備技術從整合創新向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
胡震説:“對於未來的深海裝備研製來講,我們形成掌握的設計方法和創新技術成果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深海勇士號’的國産化率達95%,顯示了我國在深海裝備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是整個深海作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正在實現潛水器的譜係化,包括載人、無人潛水器,各有側重和互相配合地開展深海作業,相輔相成。借助這些深海裝備去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將加快我國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另外,胡震作為潛航員培訓項目主辦和潛航員培訓專家,建立了一套潛航員培訓機制和辦法,組織完成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航員的招聘、基礎理論知識培訓、設備操作培訓、駕駛技術培訓、及海上試驗下潛實習等工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培養了合格的潛航員,並組織編制了一套潛水器專業培訓教材。這項開創性的工作對我國開展深潛器潛航員相關方面的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二十幾年來,胡震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對我國潛水器技術的長遠及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帶領下,一支能打硬仗的研發隊伍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用自己豐富的學識和過硬的技術為國效力,並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以及2014年度工業大獎、2011年度中國國際工業博覽金獎。他本人也獲得了2012年度江蘇省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被評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