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就像拿蠟燭點蠟燭

發佈時間:2018-05-23 14:50:35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分享到:
20K

打破個人的“蠶繭”,建立共同體意識,從利他中發現快樂

用車燈照亮孩子回家路的司機,脫下雨衣為嬰兒遮雨的送餐哥,脫去冬衣趴在冰面上救孩子的好心人……人民日報官方微網志日前發佈了一組主題為“感謝你,陌生人”的照片,引發了網友的共鳴。好些人也紛紛曬出自己親歷的溫暖故事,大家留言感嘆:“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善良的陌生人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關愛陌生人,這不是簡單的雞湯式號召,背後有著現代社會良性運轉不可或缺的邏輯。

在傳統中國,大家安土重遷,生活半徑狹小,一生軌跡基本都在熟人圈裏完成,這叫“熟人社會”。人與人沾親帶故,不是親戚轉個圈也能挨上,故而天生有溫情鋪底。再加上低頭不見抬頭見,屬於“多次博弈”,誰做事好耍心眼、不擇手段,壞了名聲,十里八鄉連個媳婦都娶不上。不為己甚,屈己敬人,成為大家打心眼兒裏認可的行為規範。

而今天,人們選擇了大規模聚居的城市生活,一個城市聚集上千萬人口,提高了效率,帶來了繁榮。可是,也帶來了原子化的風險。門對門誰也不認識誰,每天碰見的許多人這輩子也許就見這麼一次,有些人就想:我幹嗎給他好臉子看?冷漠、疏離,人與人之間隔上無形的墻,“人越多的地方越寂寞”,成了一種現代病。甚至,一旦發生衝突,馬上戾氣爆棚。一點小衝突,居然會使用鎖喉格鬥術毆打人家,多不像話!

怎麼在陌生人社會中重建相望相守的溫情,消弭撕裂社會、以鄰為敵的戾氣呢?

除了用法律規範邊界、守牢底線之外,還必須增添熱情、善意的社會黏合劑。這個黏合劑,在思想意識上,首先就是打破個人的“蠶繭”,建立共同體意識。不去追求個人意志的絕對伸展,去尋找最大公約數。一條道,自己要過,也給別人留下過去的空間。進而,從利他中發現快樂。快樂很多時候在於週遭的良性反饋。打墻壁一拳,自己手就疼;贈別人玫瑰,自己手就香。

想明白了道理,還要馬上去做。給外賣小哥道一句辛苦,給電梯裏的同乘者一個微笑,給淋雨的老人打個傘……事不大,但作用不小。善念就像拿蠟燭點蠟燭,會傳染的。今天的受助者,就是明天的助人者。這樣交互起來,社會風氣就會淳厚、和諧,就能把那些刻薄和乖戾對沖掉。

請從給陌生人打一把傘開始吧!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