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 的“門外漢”
説起剛到中心那會兒,夏飛奇記憶猶新。2008年4月,他擔任假肢部主任。那個時候,假肢,對他來説,就是新鮮事物,什麼都是空白,什麼都得從零開始。工作一開始,盲目被動,困難重重,不知從何下手,導致工作關係理不順,執行難度大,任務完成不好,這些都源於他對假肢這個行業及技術了解的缺失。為了打破這個困局,他下定決心要踢破“門外漢”這道門,闖進假肢這個行業。
於是,他開始從理論入手,自學了《《假肢基礎知識》、《矯形器基礎知識》、《假肢師》、《矯形器師》、《輔助器具基礎知識》等專業書籍;自做了《假肢基礎知識》、《常用假肢製作》、《數據庫管理》、《矯形器基礎知識》、《常用矯形器製作》五個課件,記下了2萬多字的讀書筆記。自學理論的同時,他拜師于其他同事門下,學起了假肢製作。從人體骨骼結構、殘肢檢查、取型、修型到成型、組裝訓練,他一點一點地學,一點一點的摸,一年下來,他完全掌握了假肢製作的方法和要領,能夠獨立完成假肢的裝配,雖然,那時,技術上還不算特別精湛,但從此他脫掉了“門外漢”的帽子,成為了一個假肢行業的懂行人、“長江假肢服務項目”的領路人、殘疾人心目中的好心人。
這個過程是艱苦的、曲折的。在這個過程中,夏飛奇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的黨性修養,踐行了雷鋒精神的本質素養,踐行了一名普通工作者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平凡而又崇高的品德涵養。正因為這種不忘黨旗下宣誓的初心,正因為這種勤學敢鑽、默默無聞的奉獻,正因為這種視工作如生命的責任。夏飛奇每天上下班來得早,走得晚,加班加點地工作,親近了工作,疏遠了家人。在工作中,多次為中心爭得榮譽,為老少邊窮地區有假肢需求的貧困殘疾人滿足了穿戴假肢的心願,為傳承“助無助者”的“長江項目”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懂行,僅是夏飛奇與“長江項目”結緣,攀登假肢技術高峰的開始。俗話説:“路漫漫,將上下而求索”。入行後,夏飛奇把人生價值追求放在了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支點上,努力使自己成為假肢裝配的“手把式”。
為不斷完善提高自己,在後來的幾年裏,夏飛奇爭取了許多學習與鍛鍊的機會,參加了不少專業技術培訓班和實踐活動,先後考取了假肢職業證書、輔助技術中級工程師、輔助技術專業國家講師團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