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十年】以心換“新生” 她用陪伴撫平那些看不見的傷口

發佈時間:2018-05-08 14:01:42  |  來源:華龍網  |  作者: 董進  |  責任編輯:
分享到:
20K

邱駟曾對512汶川地震的多名受災群眾進行心理疏導。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5月8日6時訊(記者 董進)“當我到達災民安置點時,看到很大一片藍色帳篷,過往的人們,少了以往或悠閒或匆忙的表情,空氣凝重而壓抑。”汶川地震發生兩個月後,心理諮詢師、“重慶”客戶端“鳴家”邱駟前往四川綿陽,為災民提供心理救援。十年後,回憶起那些日子邱駟依舊記憶猶新,“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邱駟淡淡地説到,“這十年,我學會了珍惜生命,更善待生活。”

一夜成長 卻關閉了心房

“其實我做得是很微不足道的,我把當時看到的、經歷的一些事講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邱駟在四川綿陽為災民提供心理援助。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2008年7月22日,當邱駟抵達四川綿陽醫院的安置點時,心裏猛然一揪。儘管從事多年心理諮詢輔導,也學過災後心理救援,但當真正身處現實時,她才發現自己所要面對的是多麼龐大的人群。“其實災後的情緒是會持續很久的,遇難者家屬、災後倖存者、目擊者、救援人員及通過媒體間接體驗到災難衝擊的一類人,有些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這些症狀一般持續數天到數星期,甚至數年。”來不及休息,邱駟便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開始“掃棚”,到有PTSD症狀的人家去做輔導。

“接觸的第一個,是一個叫志華的小男孩,當時他只有十歲。”邱駟第一次見到志華便很心痛,這個本應享受童年的男孩,因為父親在地震中去世、母親腿受傷無法動彈,而提前擔負起了當家的重任,據説在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他沒有笑容,也沒有眼淚,母親眼中以往活潑開朗的志華,變成了一個表情木納、不會説話也不與人交流的孩子,這讓他的母親和周圍的志願者們都相當擔心。

邱駟在災區為一名小孩進行心理疏導。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邱駟嘗試著和志華溝通交談,但志華似乎並不願輕易打開心房。看著志華小小地身軀努力地想要幫助母親翻身減少傷痛,邱駟立馬上前幫忙,並幫忙一起把志華母親轉移到一旁的簡易行軍床上,讓她變換體式來減緩疼痛。

“或許是這樣的一個舉動讓孩子認可了我。”邱駟回憶道,在那之後我和志華交談,他很緩慢回答一些問題,而當邱駟問到家人地震時的情況時,志華積攢了兩個多月的情緒終於宣泄出來,眼淚瞬間從他的眼眶中流出,他説到了去世的父親,提起了同學,和其他孩子一樣向邱駟述説著他的恐懼不安與悲傷,這一刻邱駟摸著孩子的肩,眼角也濕潤著。

一夜過去,第二天的志華逐漸與之前不同了,他會和志願者們交流,也會和其他孩子們説話,“心裏的創傷很大,我只是讓他信任,願意把心中的感受、經過向我訴説,我給他陪伴而已。”邱駟説到。

救援百人 卻失去了兒子

邱駟在災區一天要對好幾個災民進行心理疏導。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往常做心理諮詢,邱駟往往是一對一進行,一天最多也就預約幾個。可是在安置點,有太多的人需要心理救援,往往是剛做完一個,立馬又要進行下一個,這樣不間斷的工作強度,對於原本就有心臟病的邱駟來説,無疑是繁重的。“我一定要保證我自己的身體不出問題,不能去了給別人帶去麻煩。”邱駟一次次對自己説。

在邱駟的電腦裏,存著一張照片,照片裏的女人皮膚黝黑,眼神堅毅,卻有著化不開的悲傷。“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地讀大學,小兒子上高中,孝順、聰明伶俐。在地震前一天晚上,小兒子還在家裏和這位女人談高考考什麼學校,以後怎麼和哥哥一起孝敬父母。”邱駟回憶著,地震發生時這位女人和丈夫在山上做農活,發現地震後立馬往村裏跑,因為知道小兒子還在家裏。可在回家路途中他們倆看到沿途有太多人需要幫助,於是這對夫妻沿途邊走邊救人,救援了上百人,但當他們終於回到家時,小兒子卻因為失血過多最終死在了兩人的懷中。“從那之後這位媽媽整夜整夜地做噩夢,夢到孩子在質問,而看到和小兒子年齡相近的孩子她也會情緒崩潰。”邱駟也是一位母親,能理解她這種喪子之痛的悲哀,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給他們提供幫助,幫助他們減少幾分痛苦。

每天看到現場的各種情況,邱駟也會被各種情緒擾動,而雖然5.12地震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但綿陽還是會有餘震,晚上回到租住在六樓得志願者住宿,邱駟也時常會被余震搖醒,這時邱駟不僅要自己先安下心,同時還要安慰另外兩個住一起的年輕女生。“當時因為忙我沒什麼感覺,但説實話後面回想起來還是有一點後怕。”

活在當下 更要善待別人

邱駟很善於通過觀察了解並疏導心理問題。記者 李文科 攝

從綿陽回重慶後,邱駟仍然積極參與各種災後心理救援工作,比如去電臺做訪問聊災後心理問答,在QQ群回復各種問題;或是去重慶這邊的醫院,給轉移過來的傷員做心理輔導;還給前往救援的志願者們做心理諮詢。“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無論大小如不及時發現、疏導,就可能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爆發,最終釀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特別是很多前往的志願者們也需要做心理輔導,很多人身處那樣的環境裏會特別的害怕、無助,同時也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所影響。”邱駟透露,有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在前去採訪時,突然有一隻手從廢墟中伸出來抓住了他的腿。從災區回來後,這位記者就一直有陰影,邱駟也積極為他做心理輔導。

邱駟坦言,回來之後她的生活態度、觀念都有了不小的變化。“首先我覺得很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這麼多素不相識的人會聚在一起不計報酬、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別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很讓人感動。對於我自己而言,我覺得要珍惜生命,好好活在當下,更加學會善待別人。”

在此之前,雖然邱駟也學過相關的災後心理救援培訓,但經過這次的經歷後,她會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專研心理學問題,繼續學習充實自己。與此同時,她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高校、中學、幼教機構、企業、社區等開設心理健康講座。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