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貴本:重慶社科院研究員、哲學教授,重慶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曾任重慶市教委主任、黨組書記,市政府副秘書長。多年來,他從未間斷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讓國內外二十多萬受眾受益,他累計做傳統文化講學近900場。從曾經的公務員到現在的文化領軍人,他始終不忘初心,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近日,本刊記者走近這位將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傳統文化的專家,聆聽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經濟使國家強大,文化讓國家偉大
本刊記者:我們平時總在提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對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葉貴本:幾十年來,我一直認為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這根本的意義在於對民族歷史、民族文化的尊重,唯有這種尊重才能建立起民族的自信,唯有民族的自信,我們才能夠自覺地堅守和踐行中華優秀文化,只有堅守和踐行才能把中華文化融入民族的潛意識,形成民族集體性格、民族的靈魂。
經濟可以使一個國家強大,但文化能讓一個國家偉大。我經常講,民族是一個文化的概念,不是基因的概念,簡單來説,就是有什麼樣的文化才有什麼樣的民族,而沒有文化的民族只能被稱作種族。因此,文化才是民族的“身份證”和“靈魂”,文化沉澱為人格,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當某一天,我們的文化沉澱為了集體人格,這個民族的靈魂也就緊密地凝聚起來了。
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對匯集了上下五千年曆史的優秀傳統文化感到驕傲。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待美國總統特朗普,並與他一起參觀故宮的時候,自豪地説:“我們的文化沒有斷流,五千年的文明沒有斷流。”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啊!這個世界上,許多歷史悠久的文明都中斷了:比如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而我們中國不一樣,我們沒有斷檔,孔子的後裔找得到,孔子的72代孫、73代孫仍有傳承,孔子、老子的如“不如守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經典流傳至今,孔林、孔廟等歷史遺跡依然有跡可循。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本刊記者: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麼?
葉貴本:對於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至今仍然有許多不同的説法:比如王岐山同志曾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四維八德”,禮義廉恥稱為“四維”,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稱為“八德”,我認為王岐山同志説的很好。你問我禮義廉恥何解?我的解讀是,禮,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正正噹噹的行為;廉,清清白白的辨別;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即做人是根本,做人是講人格和規格的。人世間最靈的最重要的是人,荀子曾説,世間萬物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水火,有氣而無生;第二類是草木,有氣也有生;第三類是禽獸,有氣有生還有知;第四類是人,有氣有生有知還有義。這也正如孟子説的,人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也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人更重要的是有善心,有了善心就會利人利社會。
本刊記者:除了名家各自不同的觀點,您自己認為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葉貴本:我認為傳統文化有兩大層面,一個是道的層面,一個是藝的層面。道是形而上的,藝是形而下的。我們弘揚文化,無非就是要明道、行道、傳道,如果昇華境界,那就是求道,證道和悟道。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把人道(做人的道理)搞清楚,那麼商道就清楚了,佛道也清楚了。所以佛教裏面有一句話:“人成即佛成”,意思是先學做人,再學菩薩心。同樣,道家也認為,先成人道,再成仙道。要成人道,就要遵循人道的規則,即王岐山同志的“四維八德”,按照這個去做,人道就成了,商道也就成了。所以説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這就是傳統哲學的經典表述。
本刊記者:您認為傳統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葉貴本:古老、豐厚、連綿、神秘、偉大,這是傳統文化的五大特點。我常説,中華文化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氣魄,相容並蓄而豐富多彩,推陳出新而充滿活力,特色鮮明而名揚四海,它是人類寶貴財富抹不去的生命痕跡。傳統文化有“三神”,神奇、神秘和神聖。神奇表示能力,神秘表示智慧,神聖表示使命和信仰。
任仲愈先生總結出傳統文化有四大源頭,第一個源頭是以孔孟為代表的魯文化;第二個源頭是以齊桓公、管仲、荀子為代表的齊文化;第三是以老子、莊子、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也就是後來的道家文化;第四是以秦孝公、商鞅、李斯為代表的關中文化,也就是後來的法家文化。另外傳統文化有四大思想,第一是陰陽五行的基本哲理思想,第二是處理好人和社會關係的中庸中和思想,第三是處理好人和自然關係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思想,第四是處理好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這四個思想基本上概括了中華文化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