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源:嘗百態之苦 唯大愛長存

發佈時間:2018-03-14 17:08: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image.png

古語有雲:“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世間真正領悟其中真諦之人難數一二。對於“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説舉于版築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也如傳説般,雖耳熟能詳,但現實中此類人仍是屈指可數。

猜想此輩現世難遇,應皆載于史冊或為民眾杜撰而成。遂遇津源,乃知吾輩生於富裕豐足之室,對人間疾苦知之甚少,對艱難困苦尚乏切身體會,難抑、心中匱乏之愧,諾諾相談,如見書中之輩,如聞異世百態,久久未能平息。

初聞津源知其慷慨捐助,旁人述之傳奇一生起落三番,終歸於育人助人為富之道。遂逢其著一身筆挺西服,目光堅毅不茍言笑,距離感即刻油然而生。富裕之人投身慈善似是當今見怪不怪之事,許多所謂慈善家似心繫眾生慷慨解囊,但實則對慈善之根本鮮有深刻理解,皆因對人生之體悟尚且停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對津源的認識也是在不斷追問後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得以深化。

志學之歲 投身社會熔爐

津源少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難以為繼之時,他不得不奔走他鄉謀求生計。背井離鄉,只因他現在是家裏唯一的頂梁柱。播種季節之後,棉株上藥驅蟲是秋季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家裏面臨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剛剛離世,照顧未脫喪夫之痛的母親是職責所在,未滿志學之年的津源似是在經歷過生死離別後一夜間長大成人,再不似一般孩童般無憂無慮,懷著一股使命般的毅然輟學離鄉。

年歲尚小的他隻身來到天津,以修路壓草簾開啟了人生中以社會為家的人生階段。正值酷暑時節,連續的暴曬與勞作壓彎了他正在成長的身軀,就著風塵吃,攜著塵土睡。五日後,張津源提前結算了五天工資——40 塊錢,並立即託人交到了母親手裏。40 塊,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像是一個信號,飽含了一個男孩經歷成長的重量。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他輕笑的説。的確如此,社會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像催化劑,經歷其間種種似是經受一次次的洗禮,讓人變得更通曉自我,更堅定自我。然而社會對於張津源而言,更像是一個煉鋼廠,不斷的高溫鍛打如蹂躪般撕扯著未滿十五歲的他,一切似乎已不再是一種洗禮,而更像是毀滅。

那一年,他正值志學之歲,有一個小小願望就是把腳上那雙不成型的舊鞋子換成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懷著這樣簡單的如今看來唾手可得的願望,他一頭扎進名叫“社會”的熔爐裏,開始了他從未料到過的苦難五年。

五年之痛 嘗遍世間苦難

如果説有一樣東西是這世上最磨滅希望的,那應該就是無法改變的宿命。旁人聽聞津源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這五年,無不絕望生嘆。唯有初出茅廬深陷其中的他才真切的知道,在這樣一種如噩夢籠罩的命運之下,人根本來不及思考其中的冷暖,咬緊牙關、全神貫注的活下去成為腦中唯一的執念。

寒冬時節,踏著十幾寸厚的大雪輾轉至膠東半島,尋常人家還在春節之氣中繾綣,捉襟見肘的小津源孤魂般流浪至尚未開工的小工廠,與幾個一同天涯淪落的小夥伴靠著白水掛麵和撿來的菜葉熬過了正月。為了節省一塊錢的路費,他每天踩著大雪步行數公里,只為到火車站去覓一份糊口的工作。一串孤獨綿延的腳印深深印在天未亮時的雪地裏,又很快被大雪覆蓋,就好像他的命運,再奮力的掙扎也如驚濤駭浪中的一尾小魚,不遺餘力卻也無濟於事。等待他的不是那個充滿機遇的火車站,而是如牢獄般煎熬的封閉採石場。

沒有自由、沒有收入好在還有希望。被黑仲介騙至山上採石場的津源如奴隸般連續工作,炸石塊、當搬運工。一百來斤的石塊壓在他身上的時候,他苦卻也沒有倒下,因為老闆説過,拉一車石頭給一塊錢工錢,一天能拉 40 車。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要過多久,但一塊錢一塊錢的數著、記著,好像這重復、勞累、無休止的工作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開始他會憧憬著拿到錢後先去飽餐一頓,饅頭裹大蔥早已讓他食不知味。但慢慢的,這樣迴圈看似沒有頭的日子如同轉動不止的磨盤反覆碾壓著他那隨時可能粉碎的希望。惡劣的生活條件及非人般的待遇如洪水猛獸般席捲著他,讓他終於熬不住摧殘,不顧一切的逃離。他在逃離前思考了些什麼,有沒有顧慮過曾經自己細細記下的每個一塊錢,有沒有想過以後該何去何從,這些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他是唯一逃離那個地獄的孩子。八個月中的分分秒秒都深刻而煎熬,恍如隔世般的回想那段經歷顯得如夢一般飄渺卻深入骨髓。

之後,津源換過無數份工作,被命運玩弄掌中的他如一隻無頭的蒼蠅,跌跌撞撞、頭破血流。睡橋洞、幹苦力、挨餓受凍、受人欺淩,所有這些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對經歷過 8 個月囚徒般生活的津源來講已不算什麼。他掐著一分鐘的時限在電話裏跟母親説一切都好,挂斷電話繼續投身於與命運抗爭的人生中。

如戲之變 成就雲淡風輕

張津源第一次領略到人生的意義已是五年之後。五年間,每每受苦的時候他都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總能熬過去的。五年後,當他站在自己剛剛開業的熟食店門口,細細體味著那種打心底裏透出的複雜情緒,他似乎明白了苦盡甘來的含義。

之前屠宰場裏處理牲口內臟的經歷成了他寶貴的財富,夜間持續 15 小時的工作讓他成為二十七個人中唯一堅持下來的人。張津源説,對於這份工作,他不覺得辛苦,每天拼命工作,勤練技術,最後一分鐘就能完成一整套工序。讓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樣一份工作,為他以後的事業奠定了基礎,讓他有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熟食店。讓他難忘的還有那個帶他入門學手藝的熟食加工師傅,那也是他體會到這社會對他展示出的為數不多的善意,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心裏深深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憑著好學求精的態度,他帶著存款和一身本領終於開啟了他自己事業的大門,開啟了不再為吃穿發愁的美好生活。

天災人禍不可違,非典與禽流感相繼席捲全國,張津源的熟食店也遭受了毀滅般的衝擊。失落的他不知所措。好在被委以重任之人總能絕處逢生。曾經常常光顧他的熟食店,一位大姐引導著張津源跨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她衣著不凡,氣質談吐都非常人,這讓從小都嚮往美好生活的張津源不由得浮想聯翩,若是有一天能過上穿西裝打領帶的生活該有多好。抱著這種憧憬他轉讓了所有店面,跟著這位大姐做起了銷售。“銷售是一門藝術”,張津源説,在公司的經歷讓他學到很多,這也是人生的一筆不小財富。

隨後的經歷仿佛老天開玩笑似地,不斷拖拽著張津源讓他起起落落多年。三年時間,幾十萬資本曾頃刻間蕩然無存,經營過大排檔,搞過房産仲介,擺攤賣過宵夜,總在輝煌時一落千丈成了他難以逃脫的夢魘。2010 年 10 月時的張津源真的很絕望,一度想過自殺。在又一次失敗後,張津源終於忍不住質問自己,在行銷這條路上真的還能堅持嗎?真的永遠也不能成功嗎?老天爺真的要如此殘忍嗎?這一次,他終於嚎啕大哭起來,但他心底有個執念告訴自己,再往前走一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若不成功就徹底放棄行銷行業。而這一次,便成就了今天的張津源。

2012 年,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投身於動漫影視市場。2016 年進入金融教育行業,專注于引導眾人共同富裕。一期期學員不但是他的朋友更是他前進路上的動力,他明白這些人心中嚮往美好生活的期許,亦如他曾經那樣。從那以後,張津源相信宿命了,他的宿命並不是屢戰屢敗,而是老天總會眷顧他,給他重新站起來的機會。過去遭受的一切回頭看來似乎成為他如今事業的基石,讓他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有感有恩。也是從那以後,面對得失,他再沒有之前的大喜大悲,多的是一份雲淡風輕的釋懷。

而立之年 頓悟旦夕歲月

回首往日歲月,與命運抗爭似是津源成長的主旋律。十五歲,他厭倦破舊的無法再修補的衣衫和鞋子,他想要一雙屬於自己的運動鞋,然而真正得到後卻因捨不得穿而變得不再合腳;十六歲,他痛恨日復一日被囚禁的勞作生活,他渴望自由,待他逃出時卻發覺自由之身也難免受饑餓之苦;十七歲,他難耐簡陋單一的飲食,毅然選擇肉食品加工廠打工,當他不再為填飽肚子而擔憂卻開始嚮往體面的人生;二十啷當,經歷人生沉浮,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

不管是一雙普通的運動鞋還是他幾十萬的身家,對張津源來説,最難忘的莫過於一路上向狼狽的自己伸出援手的美好靈魂們,好好活下去既是對他們莫大的尊重與首肯。

慢慢的張津源知曉了于他而言最有價值的事,並非享樂揮霍而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幫助每一個深陷困難之中的人。他經歷過種種苦難,深知絕境之人內心的絕望與靈魂深處的潛力,他深知一份善意能在道德邊緣線上解救垂死掙扎之人。他打心底裏感恩生命中曾幫助過他的每一個人,並深深的渴望成為那樣的人。

那一年,他已過而立,經歷了那個年齡本不該經歷的苦楚,提前看破了人生,物質上的富足遠不及靈魂的充實來的重要,而助人于水火遠比享樂更加讓人踏實。

斯人之仁 反哺冷暖人間

現在張津源早已不是那個連飯都吃不上的窮小子了,回憶一路走來的艱辛,他走的每一步都可謂待人如己。用他的話來説“我知道員工最需要什麼。除了經濟保障,發展希望,更重要的還有人格的尊嚴。”他不喜歡雇傭關係,更喜歡以合夥人的姿態與員工相處,即使在沒那麼富裕的時期,他仍承諾員工做足兩年便將店舖全權饋贈,他不單單説到了,也做到了。每每面對自己的員工,他都想起多年前為自己買回家火車票的老闆,他一樣要求自己,對待員工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不僅僅是滿足對方的物質需求,更要令對方從內心裏感到一股真誠的尊重。

如今事業有成的他平時並不鋪張浪費,喜歡著簡單素凈的運動衣衫,儘自己所能為這個社會默默奉獻著。此次張津源毫不猶豫的拿出三十九萬元用於定向捐助。談到具體如何使用這筆錢,他早已心中有數。“一定要幫助孩子們。”他篤定的説,建立流動圖書館、愛心圖書室等等有助於孩子們學習增長見識的基礎設施是他一直希望做的事。而這次捐款並不是他第一次致力於慈善事業,早在多年前他便陸續不斷的捐款。談及之前的事例他靦腆的表示:“之前只是想做點好事幫助他人,並沒有覺得自己是要刻意去做慈善。”據張津源的工作搭檔説,幾年下來他慈善捐款的數目累計早已超過百萬。談到家庭慈善時,張津源面露微笑。他説,人生最欣慰的是,找到了一位與他志願相投的妻子,並在慈善這條道路上一直支援並陪伴他走下去。他們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讓他們從小受慈善的熏陶,心存善念。

談到未來,因為自己從小的遭遇,讓沒有接受完整教育的他對孩子們格外關注。未來五年中成立五到十所希望小學是他的願望之一。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同等的機會。採訪時,他目光堅毅的説,他以後捐助的希望小學,每一所都要有足球場,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而身體健康又是一切的根本。慈善要永遠做下去,不是為了填補自己過往的缺失,而是為了孩子們能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我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我是創一代,我將慈善作為事業來做。”一路充滿傳奇色彩的張津源以自身自強不息的故事為例為我們展現了感恩與回饋的不息迴圈,書寫了冷暖人間裏最珍貴也是最真實的大愛情懷。

環顧當今社會浮華如幻,多得是自詡嘗盡人間苦楚之輩,或煽情,或掉淚,或墮落、或義憤,其中得人生之道者,鮮有。逢津源兄長,乍看若其他富裕之輩享蓬勃人生之喜樂,後聞其沉浮往事則如見大隱于市般唏噓難抑,多的是對先賢經典留存之惺惺相惜。淺觸津源過

往之歷歷,如管中窺豹,其內心境界與感悟恐常人非親歷者而不能得,遂簡而概之以銘你我,即世間百態之苦,唯大愛可長存。《公益慈善》雜誌•封面人物)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