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成員、副理事長、
重慶市殘聯會副理事長、市殘疾人基金會理事長任能君
任能君,男,重慶市雲陽縣人,1981年至 2001年間先後取得中專、自考專科、函授本科、市委黨校函授研究生學歷。
曾任小學語文教師,初中教師,雲陽縣教育局辦事員,雲陽縣政府辦公室秘書股長,萬縣市委辦公廳資訊綜合處處長,
開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開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2003 年 2 月至今任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成員、
副理事長。2012 年 10 月任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
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自2007年成立以來,秉承“弘揚人道,奉獻愛心,發展殘疾人事業,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宗旨,引領了新時期重慶慈善事業的發展,為重慶的殘疾人事業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從“取之於社會,用之於殘疾人事業”到“集善天下,助無助者”,從啟動“慈善工程”等一大批幫扶貧困殘疾人群體的公益救助項目、到實施殘疾人多項康復工程、再至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近十年來,基金會不斷發展與創新,全心全意服務重慶市170萬殘疾人。近逢基金會成立十週年之際,理事長任能君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就廣大市民關注的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相關事宜進行了暢談。
為“慈善”寫下新注腳
曾經,人們對“人道主義”、“慈善”這些與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有著密切關聯的詞彙都諱莫如深。
改革開放大潮洶湧澎湃,慈善組織在政府有意識的培育下實現了歷史性的回歸,包括重慶市殘聯會在內的一批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開始出現。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走向“市場”,慈善事業發展的空間也隨之擴大,一些民營性質的慈善基金機構開始出現,基金會在新的時期也面臨著新的轉型。對此,有過官方慈善機構從業經歷的任能君有著深刻的認識。
任能君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重慶殘疾人事業和事務的發展,曾在重慶市殘聯會擔任副理事長多年,在他看來,從慈善資源的角度來看,有著官方背景的市殘聯會,在募集捐款時更容易獲得公眾的信任,“擅長于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同時對政府依賴性也很強,存在著內部管理體制僵化,影響工作效率的現象,工作人員的聘用還沿用舊時的事業單位機制等。這些多少會成為市殘聯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礙,這也一度成為任能君壯大殘聯會的困擾所在。
直至2007年,他被組織選派到私募基金會重慶市殘疾人基金會擔任理事長,得到了施展慈善理想發揮公益能量的機會。而這正是他所期盼已久的。
中國人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原本是“多”的意思,生活方式多元化,價值導向多元。容納不同形態的社會慈善組織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論怎樣多元,核心應該不變,善與愛的共識應該強化。他所思考的是,不談官辦還是“草根”的問題,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努力,將慈善盤子做大,真正惠及需要要幫助的人。
由於受客觀原因和殘疾人自身身體障礙的影響,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準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市170萬殘疾人中有20多萬殘疾人的貧困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其中70%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沒有享受到康復服務,而且殘疾人在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等方面也還存在許多困難。改善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的長效機制還不健全。進入基金會主持工作後,任能君召開理事會會議,講話中提到,“基金會的目的不是為了光捐多少錢,而是動員和聚集社會,傳播人道主義精神,凝聚愛的力量,讓更多人加入到幫扶殘疾人的隊伍中來,去幫助困難和弱勢的人們。”
將每一分錢花在最能産生幾何級增長的地方,這也是市殘疾人基金會一直以來的策略。
每筆錢花在刀刃上
重慶殘疾人福利基會自成立以來,從“輸血”起步,從最初的單純為孤寡老人送去慰問金、年貨,到實行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計劃,到2012年的為留守兒童修建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再到2013年的鄉村旅遊示範村援建項目等活動,在基金會的各類項目中,改變命運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説不完。
2014年,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龍湖地産聯手“輸血”400萬元,在萬州、永川、潼南、涪陵、梁平、忠縣、石柱、雲陽、黔江等17個區縣同時開展農村貧困殘疾人種養殖扶持創業項目,共扶持84個殘疾人扶貧基地、1008戶貧困殘疾家庭。該項目幫助殘疾人因地制宜開展養殖項目,對他們開展種養殖業生産技術、行銷知識培訓,為他們送物資、送資金、送技術、送項目,增強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造血”功能。經過1年的實施,該項目幫助貧困殘疾家庭戶均增收10000元,全市增收近1000萬元。歷時多年,“500萬龍湖年貨溫暖萬家”這一慈善活動在重慶已是家喻戶曉,並惠及了上萬貧困家庭以及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士。
為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夢,2016年4月份,市殘聯啟動了重慶首屆殘疾人3D列印創業就業培訓班。學員有肢體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現在四期下來,走出了100多位有技術的殘疾人,他們都通過專業測試獲得了證書,這批學員可以從事3D列印眾包、3D體驗館服務、3D列印自主創業等工作,還有進入農村淘寶服務站工作的機會,實現自己創業、就業的夢想。
為更好地落實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高舉人道主義旗幟,積極參與、配合實施了《重慶市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規劃》。遵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殘疾人事業"的原則,自市政府批准成立基金會以來,已面向社會募集助殘資金先後開展“愛心永恒啟明行動”、“扶殘助學春雨行動”、“情係巴渝,助殘見真行”、“善舉溢真情活動”、“啟聰行動”、“攜手小康,扶殘捐贈活動”、“雨露助殘陽光暖心”、“康復服務工程”、“心靈安慰行動”、“輪椅助殘行工程”、“愛心捐贈箱”等扶殘助殘公益項目,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文化和體育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打造“重慶一流基金會”
很長一段時間,“公信力”成了籠罩在慈善事業上空的一團烏雲。
著名媒體評論人白岩松曾經説過,“中國的公益慈善,在二十年內,主要的任務,不是救濟多少人,募捐多少錢,而是建章立制,確立遊戲規則。”從將善款據為己有的央視“中國母親”胡曼莉,到備受詬病的汶川、玉樹地震救災款使用情況,再到郭美美炫富事件,徹底點燃了輿論對中國慈善公信力全盤否定的引線。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恰恰是規則不健全,監督缺位的集中體現。
公眾改變了雙眼盯著災區看的習慣,開始關心善款去向,這是公民意識不斷提高的可喜信號。但是,毫無疑問,社會捐贈總量減少,最終受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
沒有公開就不可能有公信力,沒有公信力就沒有生命力。慈善公信力的建立,需要慈善組織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捐助資訊公示制度,建立監管機制,同時也離不開外部監督。為此,重慶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建立了完善的愛心捐款資訊披露制度,捐贈人可以通過基金會網站查看項目實施動態,查詢線上捐款賬目;查詢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等相關資訊。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回答了公眾及合作單位三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錢是怎麼花的?花的效果是怎麼樣的?
採訪中,任能君提出提高基金會“慈善公信力”的要求,他表示,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將嚴格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和《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落實市政府發[2007]15號《關於加強慈善工作意見》精神,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監督,高效運作扶殘助殘項目,把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建成一個“公開、透明、廉潔、高效和具有高公信力的重慶一流基金會”。這是目前基金會的主要戰略發展規劃之一。近幾年的公信力風波中“重慶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經受住了考驗,逆勢上揚,非常不容易”,任能君感慨道。在透明管理方面,任能君主持下的基金會一直堅持著“陽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