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的新生活計劃:多省份提出“房住不炒”

發佈時間:2018-02-21 09:35:49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作者:姚冬琴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分享到:
20K

  資料圖:福州一處剛建設完工的房地産樓盤。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31省份的新生活計劃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姚冬琴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7、8期)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們最樸素的願望,也是人類最終極的目標。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美好生活”先後出現14次,是不折不扣的高頻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春節前夕,全國各省份相繼進入兩會時間,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紛紛出爐。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七有”目標,在各省份政府工作中將得到重點落實。

31份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僅是31個省級政府2018年的工作計劃,更是2018年中國經濟社會前進、發展的具象表現。可以看到,如今地方政府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已不僅限于GDP,各地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升群眾獲得感當成了現實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新時代的新生活計劃。

追求更高品質的GDP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著將追求更高品質的經濟增長。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元臺階;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記者根據全國31省份公佈的經濟數據統計,有22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線。貴州、西藏作為僅有的兩個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繼續穩居GDP增速榜的冠亞軍。

“中央給力、外部助力、自身發力,‘三力同頻、上下同欲’,這是貴州經濟能夠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在該省兩會期間介紹,僅去年中央給貴州的預算內獎勵資金就達11.3億元,此外,這幾年,貴州每年引進省外到位資金都在七八千億元。

貴州提出,把發展大數據作為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戰略引擎。

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堅持創新驅動、大數據引領。貴州省省長諶貽琴表示,2017年,貴州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軟體業務收入和網路零售交易額年均分別增長57.7%、35.9%和38.2%。122家500強企業入駐貴州。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提高到37%。下一步要更加奮發有為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現大數據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新跨越。

包括貴州在內,高品質發展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而因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不同,各地強調高品質增長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湖北未來5年發展的關鍵詞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長王曉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從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與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相適應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功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同樣作為中部大省,安徽提出的目標是品質效益和主要指標增幅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與全國差距明顯縮小。

除了22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線,上海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外,北京、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天津、甘肅等8個省份的GDP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線。

不過對於北京來説,6.7%的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標。近兩年來,北京等地主動調低GDP增速,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該市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全市各項工作將重點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展開。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以精治為手段,以共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積極構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説。

“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持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推進,努力營造整潔有序的城市面貌和便利宜居的生活環境。”陳吉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番表態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

據悉,2018年,北京將繼續進行騰退、轉移、拆除、整治工作,計劃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區二級及以下市屬國有企業40家以上,拆除違法建設4000萬平方米以上。

多省份提出“房住不炒”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在各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定位均得到響應。加大租賃市場供地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為各地2018年房地産調控政策中的“主旋律”。

在北京,2017年已完成207公頃共有産權房供地。“2018年,市住建委和各區將推進這批項目建設,加快開工,並力爭上市銷售。”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鄒勁松説。

保障租賃住房供應的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按計劃,2018年北京要分配1.5萬套、竣工1.1萬套公租房。此外,鄒勁松透露,截至2017年年底,已推出27個企業自持租賃房項目,自持面積約143萬平方米,這些項目2018年將力爭全面開工,儘早竣工使用。

上海市市長應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道,“堅持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産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

2018年,上海將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支援專業化、機構化的代理經租企業發展,提出了“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的目標,同時將建立住房租賃服務平臺,落實相應的公共服務。

浙江則提出,更加注重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和購房行為,紓緩熱點城市住房市場潛在的價格上漲壓力。

棚戶區改造,被不少省份列入重點民生工程。河北將實施新的三年棚戶區改造計劃,年內新開工建設23萬套住房。新疆將加大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力度,開工建設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47.1萬套。陜西也提出,推進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工作,全年開工20.2萬套。

家庭醫生制進一步全面實施

記者發現,多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家庭醫生制有所規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望在2018年進一步落實。

在天津,自2017年6月1日推進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以來,已經完成簽約居民人數超過395萬,簽約覆蓋率達31.9%。優先重點簽約服務60歲以上老年人139萬名,高血壓患者92.5萬名,糖尿病患者33.5萬名。

據悉,天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標準為每人每年120元,政府擔負80元,各區政府在個人擔負部分裏又補貼了28元,實際上居民全年花費12元就能享受多項人性化服務,包括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務,簽約居民在社區預約優先就診;以及為居民提供上級醫院的預約掛號、綠色通道轉診、優先就診檢查和住院服務;還包括為簽約慢性病患者開具30天的長處方,實現基層和二級以上醫院的用藥銜接等,對簽約居民在基層就醫提高門診報銷比例5%,醫保報銷達到80%,同時最高支付標準提高200元。

北京、浙江等省份也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目標,要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黑龍江也為民眾送出“禮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每人平均補助經費提高10%。同時,該省提出,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培訓1500名全科醫生、招聘1000名本科以上學歷的執業醫師。

在貴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是塊短板,面對現狀,該省創新性地推動遠端醫療。根據貴州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龔仲明介紹,遠端醫療在2016年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全覆蓋之後,2017年開展了全面建成鄉鎮衛生院遠端醫療服務體系項目。

根據諶貽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下一步,貴州省將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推進“百院大戰”,推動遠端醫療向重點學科、專科延伸,基本建成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多省份養老服務市場向社會資本放開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保障成為各省份民生工作的重點之一。截至2017年9月,我國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超過28000家,養老床位將近700萬,但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是適應老齡化社會需要的大勢所趨。

目前,陜西、上海、江蘇等地政府已經為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援。

河北省省長許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18年將著力實施的20項民心工程,其中一項就是,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城市街道。

福建也提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壯大養老專業化服務組織,2018年的目標是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以上,6月底前完成已建養老機構安全達標和設立許可。

2018年1月23日,廣東省《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印發,明確廣東將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境外投資者設立營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

雲南對於社會資本辦養老將給予土地、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雲南省民政廳副廳長張良玉介紹,雲南支援社會力量通過股份合作制、PPP模式整合改造城鎮現有空閒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符合條件的5年內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

“雲南統籌公辦民辦養老同步發展,努力引導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張良玉説,個人和合夥創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可分別申請最高10萬元和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小微養老服務企業可申請最高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擔保貸款給予兩年財政貼息。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對社會力量建成投入使用的養老機構,雲南每年給予每張床位600元運營經費補助。雲南明確各級將50%以上福彩公益金用於支援發展養老服務業,用於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比例不低於30%。

新華社

解決“二孩時代”學前教育痛點

收費不高的公立幼兒園上不了,收費高昂的私立幼兒園上不起,這成為“二孩時代”眾多父母的難題。記者注意到,2018年,多個省份提出優先發展教育,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北京提出,堅持公辦民辦並重,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年內新增學位3萬個左右,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

陳吉寧還強調,“強化辦園者主體責任,落實政府部門監管職責,實施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引導家長參與管理,讓孩子安全、家長放心。”

安徽的目標是,今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0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6%;廣東提出,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的扶持力度,保障“二孩”政策實施後的學位需求;福建提出,多渠道擴充學前教育資源,省級財政支援新建公辦幼兒園100所,健全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服務機制。

浙江、廣西、山東等地也紛紛用數字説話,浙江今年將新建、改擴建200所幼兒園,撤並一批薄弱幼兒園,全面整治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廣西今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50所;山東年內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新增幼兒園學位50萬個以上。

在各地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學前教育未納入義務教育範疇,是當前家庭教育支出負擔較重的階段。在教育領域重點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與學位,抓住了當前百姓教育支出中的痛點。

創業帶動就業,提品質、增收入

讓更多勞動者實現就業以及高品質就業,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保障。2018年,多地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立下新增就業的“軍令狀”,同時,計劃今年採取措施,增強就業技能、提升就業品質,帶來更高勞動工資收入,不斷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2018年,河南提出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廣東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擲地有聲。他提出,強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勵導向,實施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幹部隊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七大群體激勵計劃,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此外,不少省份還鼓勵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等方式,提升就業品質,增加就業群體收入。

比如,江西提出建立創業資金連續扶持機制,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黑龍江提出,把就業創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堅持就業優先和創業帶動就業,搭建創業就業服務平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就業援助工作,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

江蘇提出的“富民33條”將在2018年進一步細化落實,深入實施創新創業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化解過剩産能轉崗分流職工、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推動科技人員、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等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拓展“網際網路+”等創業新空間,充分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巨大潛力。

增進人民綠色幸福感

美好生活不僅有教育、醫療、養老等“硬需求”,也有對潔凈的空氣、美好的環境等“軟需求”。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地方兩會上被多次提起。不少省份針對污染防治提出了具體措施和目標任務。

“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後,一些省份正制定實施新一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在北京市兩會上,陳吉寧表示,北京今年將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以加強科學化、系統化、精細化、法治化管理為目標,以細顆粒物來源解析為基礎,制定實施新一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河北也提出,更加注重高品質綠色發展。“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普遍形態,高品質是綠色發展的內在屬性。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弘揚塞罕壩精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河北省省長許勤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山東提出,繼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主動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穩妥有序開展電代煤、氣代煤行動。

廣東將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確保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達標天數比例達90%以上。

安徽則提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衛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不斷增進全省人民綠色幸福感。”安徽省省長李國英説。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