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裏的“百變”暖男

發佈時間:2018-01-31 14:04:32  |  來源:華龍網  |  作者:馮珊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分享到:
20K

陽光、帥氣、健談,是甘維力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在近三個小時的採訪中,甘維力給記者分享了救助站裏的故事,故事裏有驚險、有感動、有委屈也有快樂,但是,不管什麼事情,從他的口中説出來,都讓記者感覺到了一份熱情和愛心。這也許就是甘維力能夠做好這份工作的“秘訣”吧。

七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對於甘維力來説,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貼近困難群眾,善待每一位受助人員,帶著一顆熱誠真摯的心去工作。面對智力殘疾、精神障礙人員、走失人員、傳染病患者、違法犯罪人員等,甘維力不僅每天要面對他們,還要融入他們,幫助他們。

特教老師甘維力:為挑戰 更為夢想


“你手上這個傷口要注意保護,我馬上去喊醫生給你看一看。” 在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救助管理區裏,甘維力向剛進來的受助人員關切地説道。作為一個典型的重慶80後,熱情、率真在甘維力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他對這份工作保持著激情的“秘密武器”。

“我從小就有一個當老師的夢。”酷愛體育的甘維力從小就是一名體育健將,憑藉著自己良好的身體素質,他考取了自己心儀的成都體育學院。“當時就是想畢業了當一個體育老師,把我的特長和夢想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畢業後,甘維力在重慶一所院校做體育教師。

“可能性格的原因,時間長了這份工作對於我來説就有點枯燥。”天生富有冒險精神的甘維力希望得到更大的挑戰。一個偶然的機會,甘維力看到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正在招聘特教老師,這讓他來了興趣。

“特教肯定不同於傳統教育,我想應該會很有意思,而且招聘啟事上明確指出需要體育類專業,我又正好符合要求。”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甘維力參加了考試,竟順利地考上了這個崗位,但是麻煩也隨之而來。“我家應該算一個教育世家,家裏面好多親人都是當老師的,他們知道我的這個決定後都很反對。”

從小就很有主見的甘維力並沒有半點猶豫,面對壓力,他仍然到重慶市救助管理站報了到。“我沒想太多,對於他們來説,老師是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但是對於我來説能夠做一些有挑戰的工作,能夠真正地幫助到別人,才能感到快樂。”甘維力堅定地説道。

“偵探”甘維力:給他們溫暖送他們回家


“你好,我需要救助。”2016年2月13日,農曆春節剛過,一名男子走進重慶市救助管理站,要求救助。“他30歲左右,帶個黑框眼鏡,看上去斯斯文文,而且身上乾乾淨淨的,不像是流浪人員,但是他就是記不起關於自己的任何事情。”甘維力回憶起他剛接手這名失憶男子時説道。

面對這種特殊情況,失憶男子到站後,甘維力每天至少花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與他交談,希望通過聊天的方式,喚起他的記憶。“和他交流以後,我發現他思路很清晰,談吐也很正常,經過幾天的接觸,我發現他還是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識字,懂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知道奧巴馬和張學友,甚至還知道化學方程式,但是他就是記不起自己是誰。”

甘維力只好聯繫社會工作者和心理諮詢師介入,試圖用其他方式幫助他想起點線索,一旦男子有一點新動態,甘維力就記在心裏。“他説對廚房熟悉,對‘劉洋’這個名字熟悉。” 雖然有零星的線索,但還不足以找到男子的家人。

當傳統的查詢方法不能奏效時,甘維力想到了媒體尋親的方法,根據男子的口音和飲食習慣等細節,甘維力推斷他的籍貫就在川渝兩地,於是首先聯繫了重慶的主流媒體,

經過媒體報道後,失憶男子最終在2月18日和家人團聚。“我們的工作有時候就像一個偵探,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得到我們想要的線索,幫助被救助人員回家,當我們看到他們與家人團聚的那一刻,我覺得這是這份工作給我的最高表彰。”

諮詢師”甘維力:把“輸血式”救助變成“造血式”救助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那些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員來説,這句話是甘維力一直以來奉行的救助方式。2016年初,有一位姓劉的求助人員多次來到救助站求助。

“他30歲不到,身體、智力都是正常的,每次到站裏來求助都説沒錢吃飯。”也許是因為年齡相倣,甘維力開始嘗試著和對方交朋友。“陪他看電視,説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我想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自己。”

通過耐心地交流,甘維力得知對方父母早逝,沒有受到過系統教育的他,只能當“棒棒”為生,由於身體吃不消,幹了一段時間,劉某只能放棄。“這位年輕人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甘維力堅信,像這樣年輕的小夥子,應該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除了給予生活上的救助照顧外,甘維力親力親為幫助對方找工作。“最主要的是做通他思想上的工作,讓他有一個徹底的轉變。然後我給他講一些務工指南和面試技巧,在未來我們也希望專門能夠形成一門針對受助人員的‘就業指導課’。”

不但如此,甘維力在詳細了解了劉某的工作履歷、個人能力後,有的放矢地為他在網上查閱招工資訊。在甘維力的努力下,劉某在裝修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前段時間他還專門過來看我,不是以受助人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來看我。我發自內心地為他感到高興。”

從那以後,甘維力只要遇到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都會為對方上“就業指導課”,為的就是讓他們能夠重拾信心、自食其力。“把臨時性的‘輸血式’救助變成長效性的‘造血式’救助,這將是我未來工作的一個目標。”

在救助工作中,像甘維力一樣的“百變星君”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當面對不同的救助對象時,他們的工作角色也在不停地變化。有時是受助人員的“守夜人”;有時又是陳情對象的“調解員”;有時還是遭受家暴婦女的“諮詢師”……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都和甘維力一樣,有著一顆為民、愛民的民政心。

百姓故事是由重慶華龍網集團重點打造的品牌欄目,以人物故事為主, 挖掘當下熱點人物、感人事件,推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報道。該欄目著力挖掘不同人物的閃光點,彰顯重慶人的擔當與大愛,講述有細節的故事,打造有溫度的新聞,通過媒體“走轉改”,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讓這些正能量激勵與溫暖廣大的市民與網民。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