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隱者 花甲老人深山守護千年石刻13年

發佈時間:2018-01-31 11:07:17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陳琦 姚於  |  責任編輯:閆景臻
分享到:
20K

小寒節氣,山風呼嘯,距離重慶市大足城區20公里以外的石門山摩崖石刻群更顯清冷。66歲的蔣德才老人推開緊閉的木門,看了看庭院裏那棵蒼翠的羅漢松,信步走向紅墻右側的石刻群,開始了日常巡邏的一天……

一個月只有四天可以回家陪伴家人,此外沒有節假日。“責任重大,脫不了身。”到崗那天,蔣德才帶著鍋碗瓢盆和一堆書搬進景區裏的一間小屋,一待就是13年。

説起這些年的工作,他想了又想,也只有六個字——“防火,防盜,講解。”在駐守之前,石門山曾出現過佛頭被盜案,6號龕的楊柳觀音和7號龕的獨腳五通佛頭一夜之間被不法分子盜走。

“自從我來以後,就沒給石門山丟過一件東西。”蔣德才説。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蔣德才正在查看文物。唐浩 攝

不尋常的“看門老人”

大足石刻始於晚唐,歷經五代,盛于南宋,是中國晚期石刻藝術代表作,與雲崗、龍門石窟鼎足而立,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説。包括北山、石門山、石篆山、寶頂、南山等在內的石刻都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石門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結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題材諸窟的造像最具藝術特色。早在1996年,石門山就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至1999年,大足石刻再次升級,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兩塊“重量級”的牌子,壓在蔣德才和另一位老同事的肩上,責任可謂不輕。

“我們每天都要對景區進行多次巡查,確保文物安全。”在石門山,記者一行見到了蔣德才老人,雖然已年過花甲,但老人的身體還很硬朗,精神也很矍鑠。

老人帶記者走了一趟他每天都重復的路線。一路上蔣德才顯得很興奮,不停地跟記者介紹石門山景區的情況。他笑著説,石門山地理位置偏僻,平時來訪的遊客甚少,很難得有這麼多人陪他一起巡查景區。

“他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看門人’,蔣老師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已經30年了,擔任過大足石刻博物館辦公室副主任,保衛科科長,當年還抓獲了不少文物盜竊犯!”石馬鎮副鎮長胡霞向我們介紹。

蔣德才2003年退休。後因其豐富的工作經驗,2005年被返聘到石門山石刻造像區負責文物保護工作,一直到現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清掃是每天的必修課 唐浩 攝

251尊摩崖造像 他如數家珍

古樹,紅墻。幽靜的庭院打理得乾淨整潔。

“每天裏裏外外都要掃一遍,不能有臟亂差,這要與世界文化遺産勝地的牌子相匹配。”蔣德才邊走邊告訴記者。

“這尊藥師佛龕造像,它雕刻完畢時,寶頂山石刻的創始人趙智鳳都還沒出生……”“你看千里眼的眼珠子鼓得像銅鈴一樣,順風耳看起面相醜怪,本事卻大得很,你看他們的肌肉哦,現在的健美運動員也比不上嘛。”

在蔣德才生動的講解下,我們見識了唯妙唯俏的十聖觀音窟,威風凜凜的三皇洞諸多武士造像。還了解到古人因信仰而“眾籌”請工匠修石刻造像的趣聞。

一尊尊石刻背後的故事,在蔣德才老人的講解下,變得鮮活起來。

每當有遊客前來參觀時,蔣德才就充當義務導遊。251尊造像,他每個都能説上一段生動有趣的典故。大家對面前這位貌不驚人的“保安”,刮目相看。

“我喜歡走到哪,學到哪。”蔣德才告訴記者,他1988年轉業到大足石刻博物館,從最初對石刻文物的一無所知,到如今娓娓道來,一直是邊幹邊學。白天請教同事,晚上啃書本“惡補”。

“越學越喜歡這些有故事的石刻,我家裏有5000多冊藏書,多是關於考古和石刻的。”蔣德才稱,看護石刻13年,閱讀各種書籍為他驅散了不少孤獨和寂寞。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石門山石刻作品造型豐滿,神態逼真。圖為唯妙唯俏的十聖觀音窟。唐浩 攝

13年如一日 巡邏超過2萬公里

作為曾經的保衛科長,蔣德才對上世紀90年代參與破獲的案件記憶猶新:“當時的盜賊非常囂張,賊娃子甚至半夜將景區農戶反鎖在家,公然偷盜文物!”

16年的部隊生涯,蔣德才對偷盜文物的犯罪分子嫉惡如仇。在警方的協助下,他們最終將這群盜賊全部捉拿歸案。“還有一次在江津,也是一個盜竊團夥,我們一網打盡抓了7個。”

2004年,大足石刻石門山摩崖造像發生震驚中外的佛頭被盜案。聽到賊娃子再次偷盜博物館文物,退休在家的蔣德才氣得直跺腳。2005年,研究院決定返聘一些有經驗的保衛人士堅守一線,沒有猶豫,蔣德才毅然重返一線。

隨著現代設備的不斷更新,景區內安裝了不少的攝像頭,在20公里外的大足石刻研究院監控室裏,無論白晝,都能掌握石門山景區的全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蔣德才閒暇之餘開闢了一塊菜地,保證自給自足。唐浩攝

儘管如此,蔣德才依然沒有絲毫鬆懈。13年來,他一直一個人吃住在景區裏,除遇到極端天氣外,他和同事老楊每天都會在萬餘平米的景區巡查兩趟。13年間,他走的路程超過兩萬公里,一些原本沒有路的地方也被他走出了一條小道……

“這麼多年,最虧欠的就是90歲的老母親和老伴。” 蔣德才告訴記者,13年來,老伴承擔了照顧母親的重擔。外孫女出生後,他也經常看不到,想念時只有翻出外孫女的視頻一遍又一遍的看。

蔣德才説,大足石刻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有人去守護。“我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硬朗,只要能走動,就會繼續守下去。”

“我在,文物不受人為損,乃我之信念”。

喜愛寫作的蔣德才在自己的本子上這樣寫道。

陳琦 姚於 曾英豪 唐浩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