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多彩貴州>

赤水:關於竹的“延綿不絕”

“現在方便得很!竹林裏通‘輕軌’了,我家的竹子變成現錢了。”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村民吳元偉站在自家竹林,看著竹子一趟趟運下山,高興得合不攏嘴。

▲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村民吳元偉

竹林裏的“輕軌”,就是該村修建的單軌運輸車,主要由驅動系統,載物滑車、單軌道、安全裝置及控制系統等組成,很適合山地運輸。

冬日,細雨如絲,淅淅瀝瀝,薄霧升騰,宛如仙境。

“下雨天,山林濕滑,不適合砍竹子,運輸車得以‘喘息’,我們就蓋好發動機,抓緊檢修,保護好村民的‘財路’。”駐村第一書記王彬和村幹部張久樹正在實地查看新增的第二條單軌。

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竹林裏,王彬(左)和村幹部張久樹察看第二條單軌

“這套系統真的是很方便。”王彬邊走邊介紹,今年10月初,在旺隆鎮竹産業聯合黨支部的引領下,村裏引進了第一條運輸軌道,聘請專業的竹林砍伐隊,讓偏遠竹林裏的竹子“出山”,經過試驗,效果很好,節約了人力物力。一個多月後,該村的第二條山地單軌運輸也已投入使用,第二條軌道經過改良,更省心省力。

連日來,勝豐村村委會通過院壩會、入戶宣講等多種形式,為群眾耐心解説山地單軌運輸車的優勢。“這個簡直要得,特別是我們這些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守竹變收竹,安逸。”群眾紛紛響應。

村民吳元偉説道,“村裏頭都是先付給我錢,然後專業的砍伐隊到指定位置砍竹子,再通過這個軌道,竹子就運出來,快得很!”

“單面估算,一人一趟能砍竹子100斤,一天10趟共1000斤。安裝運輸機以後,運輸一次只需要15分鐘,一次就可以運輸1000斤,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王彬認真給群眾算了一筆“經濟賬”。  

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竹林旁,村幹部和村民算經濟賬

據悉,目前該村已有30戶群眾受益,偏遠的竹林都搭乘“輕軌”出山。“出山”的竹子運輸到切片廠,變成竹料塊,再走進工廠“變身”紙品,增加了竹子的附加值。

竹有千姿百態,赤水人最是懂得物盡其用。竹枝扎掃把,竹竿做筷子,竹屑制竹炭,竹根雕工藝品,“竹林碳票”……隨處可見的竹子,在赤水人手裏,玩出了花樣,讓人驚嘆不已。

轉變,源自思路的改變和政策的幫扶。

竹編包、竹蜻蜓、竹編畫、竹具……“竹”夢新未來。一位年輕姑娘,90後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正在向大家展示她潛心創作的成果,旁邊的培訓室裏,許多學員在和老師交流互動……

在赤水市大同鎮的極竹堂非遺竹編産學研基地,群眾參與竹編培訓

這個位於大同鎮的極竹堂非遺竹編産學研基地,讓傳統竹産業煥發出了新的時尚、潮流感。

赤水竹資源豐富,還有很多做竹編竹藝的老手藝人,可惜養在深閨無人識。“竹編屬於精細活,一件成品要經過選竹、劈篾、拉絲、編制等1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要反覆打磨,要求非常高,很考驗人的耐心。”楊昌芹常常在凳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手上厚厚的老繭無聲見證了這位姑娘從“柔嫩幼竹”成長為“亭亭綠竹”的堅韌。

在赤水市大同鎮的極竹堂非遺竹編産學研基地,楊昌芹在刮竹

楊昌芹帶領越來越多的學員點“竹”成金。竹編學員王從芳是受益人之一,在黨的好政策下,她參加了竹編培訓,學有所成,繼續鑽研。“一根竹子賣竹料塊,最多賣幾十元,但編製成一個竹編殼點綴杯具,可賣到上百元,製成其他精緻的小擺件價格更高……”王從芳告訴記者,竹子被“文化鑄魂”後,單品最高能賣到上萬元。

“從竹料塊粗加工到全竹精細利用,從單純加工到鏈式經營,依託竹産業,越來越多的群眾受益。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科技創新、品牌建設、拓寬銷售渠道等,全力拉長‘竹鏈條’。”楊昌芹信心滿滿。

近看一根竹,遠眺一片海,赤水人用巧思加巧手,全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竹産品王國”,讓一根竹的“延綿不絕”,不斷續寫精彩的“竹文章”……(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