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多彩貴州>

【四新四化蹲點採訪】六盤水青林鄉:3000畝“陽光産業”就緒,一體化“陽光伏利”可期!

主打草食畜牧業的青林鄉又“盤活”一個年産值數千萬元的新産業,近日,記者前往進行了實地探訪。來到位於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林鄉海發村的光伏項目點,站在高處放眼望去,一塊塊光伏板隨著地勢起伏延綿,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件亮片新衣,熠熠奪目。

“從這邊斜坡的視角看上去還不是很壯觀,走,我帶你到最佳觀察點。”大唐貴州鍾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海發農業光伏項目部負責人黃芝波邊走邊向記者介紹起了這片新興“陽光産業”。

海發農業光伏電站項目于2020年9月開工建設,同年12月底實現並網發電,光伏區總面積3600余畝,主要分佈建設在鍾山區青林鄉和保華鎮,其中,青林鄉鋪設面積約3000畝。“據我們統計,截止到目前,陸陸續續發電已有7000萬度左右,其中發電量最高的月份突破了1400萬度。”黃芝波告訴記者。這個投産還不滿1個完整年的新項目已初見成效。

黃芝波介紹,海發農業光伏項目總裝機規模130兆瓦,按照當地年有效利用小時數測算,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5億度,平均每年可節約標煤約4.5萬噸,相應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6.7萬噸。

作為一個電源支撐點,海發農業光伏電站對區域電網安全調控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後續再配套上儲能技術裝置,在光伏産業及電力保供上將實現新的跨越;作為一個新能源産業,海發農業光伏電站對區域電網和能源結構優化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在運維方面,我們用上了無人機智慧巡檢,無人機配備有紅外線熱成像功能,在巡檢偵查過程中可定位光伏板故障點、監測人員活動情況等。”海發農業光伏項目變電站站長曾慶輝介紹,目前,每個光伏區都安裝有攝像頭,接下來還準備安裝火災智慧報警系統,在操作室或手機端就可實現遠端監控。

黃芝波表示,目前項目正在進行收尾排查和完善,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將轉到提質增效上,進一步探索光伏産業發展新路徑,推進“農光互補”,實現“一地多用”,讓這片産業充分發“光”發“熱”。

“像這些土層肥厚區域可以進行牛羊飼草、中藥材等板下種植,而其他陡峭荒坡區域則可以進行雞、羊等板下養殖。”黃芝波指向不遠處光伏區介紹,當前,大唐貴州鍾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探索“光伏+農業”開發模式,目前已協調省內農業種植科研機構編制方案,結合青林鄉氣候及土質情況,根據不同區域地塊特徵,因地制宜發展板下種養經濟,力爭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記者在光伏場區看到,光伏板安裝離地面約有一人高,整體設計低端的高度也有1.6米,牛站在板下高度有餘,為之後發展板下種植養殖留出了足夠空間,“光伏板下現牛羊”的景象頓入畫中來。

帶動發展實際是一種“雙向奔赴”。“項目落地在這裡,我們已然就是一體的,希望能在已有條件下盡可能提供助力,緊密協作,爭取共贏。”黃芝波説,項目建設時,勞務用工基本是周邊村民,用工最高峰時有1000多人,已發放勞務工資800多萬元;項目投産後,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轉租金一年就有近200萬元;後期的運營和發展,也離不開當地和村民的支援、參與及合作。

黃芝波特別提到,下一步,除了計劃按照“光伏電站出資+專業企業出技術+當地村民出力”的模式建立合作,土地流轉租金也會照付給村民,將在此基礎上共創共用“陽光伏利”,為青林鄉産業實踐發展“蓄力賦能”。

一縷陽光帶來希望,一束陽光帶來溫暖,一片陽光帶來能量。據了解,海發農業光伏電站是六盤水市産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為當地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對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聚集陽光,照亮山鄉,這個“陽光産業”為小小的鄉村帶來了大大的“能量”,在可見的將來,青林鄉“板上發電+板下種養”産業發展大有可為!


(作者: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