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多彩貴州>

青春熱血灑“三線” 老三線人講述“三線精神”

水城礦務局原局長楊建華:我叫楊建華,我今年79歲了,在半個世紀以前,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由山東棗莊礦務局棗莊煤礦,調來貴州支援三線建設。

解説:行走在貴州涼都六盤水的大街小巷,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一片燦爛的綠蔭花簇,一條條寬闊整潔的道路......

解説:上世紀60年代中期,六盤水還是一片荒涼。“三線建設”的展開,讓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大軍聚集至此,揮灑青春熱血,戰天鬥地,肩挑背扛,風餐露宿,在昔日荒涼貧瘠的土地上,造就了如今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六盤水。

楊建華:來到貴州的第二天,我們就掃視了一下周圍的環境,周圍都是一些沿山坡蓋的油毛氈房,幹打壘、席棚、帳篷、鐵皮瓦房,貴州的天氣反覆無常,我們來到貴州的頭一個月,將近一個月沒見太陽,單位從這個處室到另外一個處室,都要爬山坡。所以説對於我們剛從北方過來的同志很不習慣,去食堂買飯吃,一個饅頭不謹慎,會從山頂一直滾到山腳。

解説:在整個建設過程當中,沒有好的生活條件,沒有好的設備條件,環境還要靠山隱蔽,當時三線建設的方針是“先生産、後生活”,老三線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開展工作。

楊建華:現在回想過去,半個世紀以前,我們來貴州幹什麼呢?來貴州的使命是使命呢?就是支援貴州的經濟建設,當時水城礦區在投産以後,為六盤水的經濟發展,貴州的經濟發展和周邊,像廣西、湖南、四川、雲南這些省區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解説:正因有了老三線人在這大山深處的艱苦奮鬥,才有了如今六盤水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讓六盤水的城市面貌不斷翻新。

解説:如今老一輩的三線人多數已經退休老去。但是,“三線精神”永遠不會改變,這些“三線”精神都將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的傳承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楊建華:三線建設,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人,這些人就在這個艱苦的環境當中一代一代的貫(傳承)下來,如今這些人多數已經退休,所以説他們的一生就是了獻了青春獻子孫、獻了子孫獻終身,為三線建設、為貴州的經濟發展貢獻了畢生。

(策劃/岳旺 攝像、剪輯/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