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時間:2023-02-23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佚名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在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時,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鄉村振興主題,突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提出建設農業強國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安排。“守底線”是堅決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促振興”是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強保障”是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我們必須按照黨中央部署,重實效、強實幹、抓落實,全面推進廣西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牢牢守好確保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穩天下安。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是“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産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衝擊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壓力更大、任務更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通過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我國糧食産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特別是去年克服疫情災情、國際糧價劇烈波動多重不利因素,實現豐收增産,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産,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強耕地保護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等為重要抓手,2022年連續第三年實現糧食播種面積、總産、單産“三增長”,糧食總産量穩定在278億斤以上,重要農産品實現穩産保供。廣西作為産銷平衡區,儘管糧食生産總體基本穩定,但糧食生産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穩産保供壓力仍然很大。落實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必須多措並舉,著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目標上要立足於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嚴格耕地種植用途管控,開展耕地保護系列專項行動,加強糧食生産功能區範圍內的耕地保護,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構建耕地保護常態化監管機制,堅決禁止新增耕地“非糧化”。實施新一輪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完成好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繼續加強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只增不減。著力發展高産優質水稻、玉米、大豆、冬季馬鈴薯生産;積極發展墨米、紅米、香糯等多種特色品種糧食,打造優質糧食産業帶。集中創建一批優質糧食産業基地縣(市、區),推進糧食主産區建設,切實提高主産區糧食生産能力。

措施上要力爭于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深入實施旱改水項目,增加耕地數量,提升耕地品質。積極培育、引進和推廣優質高産的糧食作物新品種,推進糧食種業振興。開展主要糧食育種攻關和水稻玉米高産攻關行動,推廣一批品質優、單産高、適應性強的主導品種和優質高産、節本增效、防災減災的主推技術,整合推廣糧食綠色高産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突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政策上要力求於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全面貫徹落實好稻穀生産補貼、雙季稻輪作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最低保護價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糧食專業合作社等種糧主體的補貼力度,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讓種糧不吃虧、能賺錢、有奔頭。深化稻穀等農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擴大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保險覆蓋面。層層分解下達和嚴格落實糧食生産目標任務,嚴格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前提,是脫貧地區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之一進行了重點部署。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區之力攻堅克難,實現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問題已經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但是,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內生發展能力仍然不強、發展基礎仍然較為薄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必須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

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常態化排查農村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密切關注易返貧致貧人口收支變動、“兩不愁三保障”等狀況,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髮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兜底保障。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

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抓實産業和就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科技服務、産品行銷等短板,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繼續提高財政銜接補助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例,重點支援脫貧地區特色産業全鏈條發展、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謀劃佈局建設一批産業補鏈延鏈、農産品産銷暢通、園區提檔升級等項目。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富民産業,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完善粵桂合作機制,加強與大灣區電商總部、中央廚房等供應鏈融合,引導廣東大型商超與重點幫扶縣搭建穩定的購銷關係。支援有條件的特色農産品納入“圳品”體系管理,直供大灣區市場。多途徑拓寬就業渠道,確保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加大原深度貧困地區、大型特大型安置區的就業、産業、後續配套設施等方面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繼續穩定完善各項幫扶政策。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政策措施。細化落實財政、金融、用地等各項支援政策。擴大“桂惠貸”中“三農貸”支援範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鏈條上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援,推廣開展“兩權”抵押和林權抵押等擔保業務,探索構建脫貧地區市場化融資新模式。加大對脫貧地區農民工創業園用地指標等方面的傾斜支援,指導脫貧地區用好城鄉增減掛鉤結余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政策,支援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支援全區農業職業院校結對脫貧地區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深化拓展粵桂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是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的內在要求,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目標任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及農村生産生活生態各個方面,涵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個領域,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準確把握好其基本內涵。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中央一號文件對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必須緊緊圍繞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個目標,紮實推進鄉村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推動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讓農民就地能夠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近年來,廣西啟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持續實施“三年萬億元”鄉村建設行動、數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農村地區基本實現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鄉鎮5G網路、建制村快遞服務基本全覆蓋,創建一批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用基地;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所有行政村均建立村規民約,鄉村環境和諧美麗、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離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要求,離廣大農民對建設美麗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和期盼仍有不小差距。廣西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對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部署,抓緊抓好重點任務落實落地,硬體建設方面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為重點,著力構建規劃引領、風貌引導、農民參與三個機制;軟體建設方面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創新抓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

切實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支援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按照村莊功能定位、産業特色、人文底蘊、資源稟賦,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佈局和建設邊界,避免無序建設和違規建設。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嚴格規範村莊撤並,規範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願撤並村莊、搞大社區。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開展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試點。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産業用地需求,出臺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保留鄉風鄉韻、鄉景鄉味,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公共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産業發展、鄉風文明進步等互促互進。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動糞污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圍繞重點景區合理配建鄉村旅遊廁所。支援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整縣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機制,以鄉鎮為單位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支援新建或改建一批鄉鎮垃圾轉運站,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深入挖掘鄉村文化,鼓勵一體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與農文旅産業發展,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建設。

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紮實推進農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潔能源、農房品質安全提升、農産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防汛抗旱、數字鄉村等設施建設,加快連接産業園區、旅遊景區以及農村物流服務點、口岸、站場的公路建設,推進鄉村資源路、産業路、旅遊路提檔升級。紮實推進農産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加快佈局建設一批冷鏈倉儲物流中心,推動農産品出村。推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支援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開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示範。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

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紮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配置、合理佈局縣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準,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邊境市(縣)學校建設,加快推進“雲課堂”平臺建設及應用。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加強縣級綜合醫院、重點城鎮中心衛生院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建設,加大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綜合醫院建立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工作力度,推動部分符合條件的鄉鎮衛生院逐步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統籌解決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範化。加快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完善以鄉鎮為中心的農村養老服務網路,試點實行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制度。

著力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發揮兩委引領作用,建立健全村委後備幹部培養選拔制度,加大在農民合作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中建立黨組織力度。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加強農村黨員帶頭人隊伍建設,引導外出務工和經商黨員回村任職、返鄉創業,加大從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強化派出單位聯村幫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創新“數字化+黨建”“數字化+人口管理”“數字化+民情反饋”“數字化+積分制”等機制,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探索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的具體方式,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大鄉村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穩定就業增收、經營增效提升、財産收入挖潛、轉移收入拓展四方面作出了重點部署。收入是民生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基本國情,持續發出重農強農信號,不斷增強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收入水準得以逐年提高。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促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來抓,實施一系列促進居民收入增長的組合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2022年廣西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33元,同比增長6.5%,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2個百分點。但受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影響,農民持續增收形勢不容樂觀。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對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意義重大。要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結合廣西實際重點,可從四個方面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抓好穩定就業增收。“三個一批”拓就業穩收入。一是外出務工輸出一批。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用好東西部協助機制,加強與珠三角等重點地區及企業在用工資訊、健康防疫、技能培訓、運送農民工等方面合作,開展訂單式定向培訓,適時向用工集中地區和集中企業開行“點對點”專車專列,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二是就近就地吸納一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支援符合要求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向中心鎮轉移,發展中小微企業聚集區,提高就業承載力。落實支援企業使用本地農村勞動力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充分挖掘縣域公益性崗位,組織舉辦勞務品牌專場招聘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供需精準對接。三是自主創業帶動一批。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各類勞務、工程建設、物流運輸、家政服務等專業公司,就地扶持創業致富“領頭雁”,加大農民工創業培訓。依託各類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做好創業扶持服務。

抓好經營增效提升。加快鄉村特色産業全鏈條發展擴大收入。加快構建“10+3+N”現代特色農業産業體系,完善發展縣級“5+2”、村級“3+1”特色産業。實施農産品加工提升行動,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果蔬、茶葉、肉製品等加工業。推動農文旅養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山地運動等綠色康養新業態,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一批領軍型農業龍頭企業,扶持一批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支援組建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構建聯農富農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享受産業增值收益。建立健全農産品産銷對接長效機制,形成持續穩定的銷售渠道。鼓勵各地新型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産品交易市場等與粵港澳大灣區建立農産品穩定購銷合作關係,打造供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農産品集散地和示範基地。支援大型電商平臺企業,採取“電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參與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數字化電商平臺建設,直接對接消費需求。支援發展直播帶貨新業態。打造“桂字號”農業品牌,推動“桂品出鄉”。

抓好財産收入挖潛。深化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支援農民以土地、房産等資源入股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探索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和宅基地有償使用、自願有償退出機制。鼓勵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本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項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林權收儲擔保、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和林業碳匯試點,探索開發股權型碳票以及林業碳匯保險等綠色金融保險産品。支援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開發運營農村各類閒置資源資産,探索開展民宿改造提升與農村閒置校舍處置,引導租賃、改造農村閒置房屋,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等産業。

抓好轉移收入拓展。精準足額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退耕還林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補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準,縮小與全國的差距。落實困難群體參保幫扶政策。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落實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部分。強化農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及時納入低保保障範圍,適時適當提高低保保障和補助水準。動員引導廣大企業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通過帶動産業、提供就業、公益捐贈、發展集體經濟等方式,幫助農村居民增收。(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