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 多彩文化滋養鄉村新生活

時間:2023-02-13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李耿 周俊遠

“有了戲臺,我們大學生的表演也有了用武之地。”春節期間,茶城鄉文德村板坡屯文化戲臺上,返鄉大學生黎富有正與村民匯演《咱家鄉就是好》歌伴舞,充滿青春活力的表演,讓冬日的山村熱鬧非凡。

荔浦市茶城鄉返鄉大學生與社區兒童開展鄉村文化活動。本報記者 李耿 通訊員 蘇玲玲  攝

荔浦荔江灣景區開展傳承非遺活動,助力鄉村振興。本報記者 李耿 通訊員 何君  攝

近年來,荔浦市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隨著該市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每逢節假日和寒暑假,近千名返鄉大學生臺上台下“聯袂主演”,釋放了青春活力,豐富了城鄉文化生活。

荔浦市修仁鎮建陵街濃郁的炒米餅香味飄出了堂屋;蒲蘆瑤族鄉萬全村漢、瑤族同胞歡聚一起打糍粑,村裏瀰漫著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春節前後,在荔浦市的各鄉鎮、村屯鄉村文化中心、曬谷場等處的舞臺上,村民自編自演,反映城鄉生活的節目正在上演,詼諧的語言、鮮活的情節引得台下村民喝彩聲此起彼伏,文化下鄉進村成了大家過年的精神食糧,精彩的文化活動點亮了鄉村群眾新生活。

近年來,荔浦市圍繞“文化立市”加快構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群眾文化大繁榮,在文化精神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景觀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管理工程“五大工程”上繁榮城鄉文化,特別是加大文化投入,改造、新建文化中心100多處,13個鄉鎮村屯有了文化戲臺、文藝隊,讓村民在家門口感受文化魅力。據荔浦市文新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結合村屯文化特點,先後在13個鄉鎮因地制宜建好了文化舞臺。蒲蘆瑤族鄉、龍懷鄉是瑤族同胞聚居地方,舞臺增添了民族元素,豐富瑤族文化;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的蒲蘆瑤族鄉民族文化廣場,讓瑤族文化有了更寬、更大的展示平臺。

“以前寒假回家,除了圍‘牌桌’就是喝茶侃家常。現在有了文化舞臺,老人、小孩往舞臺一站,大夥都能將廣場舞跳得順溜。”家住杜莫鎮寨村的莫日平對城鄉廣場舞情有獨鍾。為讓每個村屯文化有“基礎”,荔浦市還引導村民利用好村頭巷尾的廢墟、爛水塘,整合集體土地建文化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了體育鍛鍊和文化表演的舞臺。

隨著文化生活有了“根基”和“舞臺”,荔浦市還積極對鄉村文藝愛好者進行培訓提升:常年舉辦戲曲表演培訓班,邀請廣西文場國家級傳承人何紅玉、陳秀芬,彩調國家級傳承人覃明德等戲曲專家對鄉鎮文化專幹、農村文藝骨幹、中小學音樂教師等人員進行授課培訓;先後舉辦彩調、文場、舞蹈、書畫、聲樂、打擊樂等各藝術門類培訓班30余期100多個班,培訓人員1萬餘人,組織人員參加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和中國曲藝家協會的業務培訓學習15期100余人次。荔浦市通過培訓提升,組建了上百支文藝隊,大塘鎮龍獅表演隊、新坪鎮彩調隊先後到市外登臺表演。

隨著“傳幫帶”“一傳十、十帶百”提升培訓擴大,如今荔浦鄉村文化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在群眾文化培訓提升中抓精品創作,獲得了很好的成效。”荔浦市群眾文化藝術館周仕光介紹。壯族末倫《堵寨門》、廣西文場《壯家五更郎》、彩調《山坳裏的笑聲》、廣西文場《帆過漓江天地紅》、文場戲《漓江·1944》、廣西文場《桔花飄香》等一批具有時代氣息和荔浦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作品,得到了系列獎項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荔江之夏舉辦了二十六屆,元宵曲藝表演舉辦了十三屆,文化下鄉是每年春節文化活動的保留節目。在組織開展好新春佳節、元宵晚會文化活動基礎上,引導返鄉大學生參與傳統舞龍舞獅、走排燈等民俗表演,將鄉村舞臺交給有青春活力的返鄉大學生,讓鄉村舞臺充滿青春氣息。”荔浦市委宣傳部部長何彰賢介紹。與此同時,該市還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活動,荔浦紙扎工藝2014年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通過開辦民間紙扎藝術培訓班,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關注紙扎舞龍舞獅等傳統文化。(記者 李耿 通訊員 周俊遠)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