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形實魂” 鄉村更美麗——田東縣推動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見聞

時間:2023-02-09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韋鵬雁 周章師 黃錦華

2月6日,記者走進田東縣祥周鎮新洲村,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畫卷在眼前展開——

位於該村的田東林木深加工産業園內工人正在熱火朝天施工;全新打造的新洲綜合農貿市場顧客盈門;村道整潔,街道兩側的墻繪惟妙惟肖……村黨總支部書記潘壯宇自豪地説:“去年,我們村集體收入119萬元,是全縣最多的。”

新洲村取得的成果是田東推動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的縮影。田東把鄉村全面振興高品質發展作為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答題”,以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為契機,以鄉村振興示範工程、“一軸兩翼”鄉村振興示範帶為抓手,促進産業提質增效、鄉村宜居宜業、集體經濟增收、農民發家致富,鄉村“形實魂”得到全面提升。2022年,該縣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

健全聯農帶農機制 做大做強特色産業

1月30日,平馬鎮百林村興潤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16名工人熟練地挑果、打包、封箱,5車約40噸的番茄要在上午全部裝箱發往柳州、南寧市以及貴州省。村民劉德銀通過合作社,去年順利將13畝番茄銷完,農閒時他和妻子還長期在合作社務工。“2022年純收入8萬多元,很滿意了。”劉德銀説。

農戶、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業企業多贏,這是田東健全聯農帶農聯結機制顯現的效果。該縣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收購和産業項目帶動等措施促進群眾增收,建立起緊密的企聯農利益共同體關係,推動特色産業做大做強。目前,全縣糖料蔗訂單農業覆蓋1.28萬戶群眾,依託龍頭企業實施的20個産業項目,聯農帶農1350戶。

該縣完善“政府+黨支部+企業+村合作社+脫貧人口”的一體化産業經營模式,形成“租金+勞務收入+股份分紅”利益聯結增收共富機制,推進百村共建“共富産業園”,促進村強民富,讓村民、村集體分享産業振興紅利。

“村民、村集體、企業有共同的利益,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特色産業越做越強。”田東縣委副書記白瑪澤仁説。近年來,該縣紮實推進農業産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芒果、蔬菜、優質稻、糖料蔗等特色産業——

特色産業不斷增量提質。累計建成區、市、縣、鄉、村五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158個,實現農村土地流轉25萬畝,打造35個共20萬畝芒果標準化生産基地、5萬畝高産油茶基地等規模農業示範片。

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該縣參與農業專業合作社品質提升103家,經營範圍涉及種植、養殖、農機、農資、運銷、加工、農技服務等各領域,輻射帶動農民3.85萬多戶,入社社員每人平均年收入增加20%。

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組建廣西田東村鎮集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10個鄉鎮村投公司,全縣172個村(社區)每年從公司獲得收益。2022年,全縣162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總收入2280.55萬元,同比增長12%。

大力實施項目建設 美麗鄉村上檔進位

“田東哪村最出名,得山得水又宜人,不説人家也知道,右江河畔數四平”。在田東,流傳著一首讚美四平村風姿的歌曲。該村不斷創新農村經濟運作機制,通過發展産業,美化人居環境,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廣西鄉村旅遊重點村、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等稱號。

鄉村建設,項目建設是關鍵。田東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蹄疾步穩推進銜接資金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高品質鄉村振興村屯。2022年,各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投入2億多元,實施167個項目,目前已完工157個。

項目建設要取得實效,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田東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完成20個村莊規劃編制;組織開展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業務培訓3次,辦理鄉村證137份。

項目要落地,實幹是關鍵。該縣大力實施“三清一改”、村莊清潔春夏秋冬戰役行動,配備村級保潔員1509名,1351個基本整治村莊全部達標。354個鄉村道路“三項工程”項目有序實施。新建成通信基站38座,移動5G網路覆蓋率87%,廣電、移動寬頻覆蓋率100%。

在村集體經濟項目方面,投資5003萬元建設項目21個,涉及特色産業的生産、加工、冷鏈、倉儲、銷售及光伏産業。投資3000萬元實施村企合作芒果深加工生産線項目,預計2023年起,每年可給172個村(社區)集體增收248.6萬元。投資810萬元建設2個養豬場,預計2023年起,每年可給16個投資入股的村集體經濟增收約80萬元。

鄉村治理創出品牌 文明和諧之風勁吹

田東圍繞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目標,著力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融合,全力打造鄉村治理新體系。該縣把網格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全縣共劃分為692個網格,實現以“小網格”推動“大治理”。同時,選定5個村為推廣“積分制”試點村,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全縣172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69名法律顧問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235件428人次,開展法治宣傳42次。依託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鄉鎮、村通過網上申辦服務2539件。

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0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00余場次,並創建“文明右江紅”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打造“紅帶藍帶綠”精品旅遊線路,辦好鄉鎮“一鎮一節”活動,師公戲《番茄串串有戲唱》入圍第十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

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重要內容來抓,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不斷豐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該縣開展創建移風易俗市、縣級示範村活動暨文明鄉風示範村創建活動,選定4個村創建市級移風易俗示範村,打造6個村為縣級移風易俗示範村,舉辦移風易俗志願服務活動200余場次。目前,獲評全國文明鄉鎮1個、全國文明村1個、自治區文明村鎮13個、百色市文明村鎮16個,全縣文明村覆蓋率達68.42%。(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周章師 黃錦華)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