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創新舉措保護利用革命遺址遺跡

時間:2022-12-21來源 : 中新網廣西作者 : 藍瑛

百色起義留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紅七軍政治部舊址(清風樓)、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經正書院)等一大批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如今這些革命遺址遺跡是百色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傳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做好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工作,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創新開展工作,推動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工作。

開展一線工作法。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在前期紅色遺址遺跡資源普查的基礎上,組織工作專班,實地對全市紅色遺址遺跡進行調研普查。經過大半年的再梳理、再摸排,進一步摸清全市革命遺址遺跡的“家底”,目前已完成8萬多字的調研資料,形成《百色強化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工作的對策及建議》調研報告,將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與紅色旅遊、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相結合,傳承紅色文化,以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助推鄉村振興。

據悉,百色市普查登記的革命遺址遺跡共有310處,主要有4種類型,一是反映黨史重大事件類,如百色起義紀念館、紅七軍軍部舊址、百色起義紀念碑、紅七軍紅八軍會師紀念館等,二是戰鬥或活動遺址遺跡類,如靖西對越自衛還擊烈士陵園、南坡忠厚戰鬥舊址、平孟武裝起義舊址;三是重要會議紀念場所,如中共滇黔桂邊委會議舊址、靖西縣和平起義大會舊址等;四是重要人物的活動遺跡、故居,如靖西市渠洋鎮的胡志明洞、龐漢禎故居等。

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計劃在調研的基礎上,啟動《百色革命遺址遺跡彙編》編纂工作,結集出版後將作為全市黨員幹部黨史學習教育資料和中小學生必讀教材,傳播百色黨史故事,傳承弘揚紅色精神。

建立紅色遺址遺跡“數據庫”。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對全市的革命遺址遺跡進行資源挖掘,在紅色遺址遺跡資源普查和調研的基礎上,對革命遺址遺跡承載的紅色人物、紅色事跡,承載的歷史、地理和鄉土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大量數據資訊的科學建檔。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全面記錄,形成了翔實的百色紅色遺址遺跡文化家譜,為做好革命遺址遺跡資料的收集典藏入庫工作,保障入庫資料的再開發、再利用的便捷使用,搭建了百色革命遺址遺跡文化資源共用平臺。

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充分發揮百色紅色資源富集優勢,積極爭取中央研究課題項目立項,深入挖掘百色革命遺址遺跡紅色資源的歷史內涵、精神內涵和時代內涵,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組織申報的《百色起義和革命領袖人物研究》和《百色起義精神研究》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批准立項並分別給予30萬元和10萬元的資金扶持。課題組通過深入挖掘和研究,形成系列具有獨創性研究成果,使紅色資源成為鞏固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二課堂”。《百色起義和革命領袖人物研究》已完成80多萬字的研究成果並順利結題,《百色起義精神研究》完成24萬字的研究新成果。

目前,百色市委黨史研究室正向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申報《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標語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課題,加強對紅色標語類革命文物研究闡釋,推動紅色標語類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再上新水準。(完)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