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城投助力廣西生態保育 夯實高品質發展底色

時間:2022-12-21來源 : 中新網廣西作者 : 張婷 馮國柱

“推窗見海,黃昏見鷺”。在城市發展的評價體系中,綠色低碳,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評價指標。

而綠色低碳引領城市發展,中交城投無疑是積極的踐行者:廣西欽州金鼓江項目協助欽州市政府完成近五年首個“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落地,岸灘整治修復4.3km、退圍還海38hm²、現有紅樹林提質改造42.13hm²、紅樹林宜林地修復51.54hm²、鳥類棲息地保護1.47hm²、海灣水質凈化3.15hm²。4年投資近15.4億元開展生態修復整治和景觀建設,全面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護實踐。

踐行綠色低碳,紅樹林點亮“公園城市”

中交城投貫徹採用“公園城市”營城機制,率先開啟城市開發綠色低碳的轉型進程,既是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也是基於對自身的發展現狀。中國的海岸線全長約18000公里,在傳統海岸帶防護設施中,海堤、海墻、防波堤等“硬質”工程或“灰色”基礎設施被廣泛應用,但存在著維護成本高和難以更新的問題,更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欽州金鼓江項目內生態岸線治理總長4.447km,分佈194.43公頃紅樹林,位於北海管轄海域,增加了保護難度,其次,由於水産養殖和農業的轉變、沿海開發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人類活動干預,導致紅樹林大片濕地被侵佔,生態系統面臨挑戰。

紅樹林作為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或河流入海口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抵禦海洋自然災害、減緩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傳統“硬質”防護工程相比,它成本略低,且能夠隨海平面上升而自我修復補充,因此常與硬質防護設施結合使用,或者做以替換,與海岸線生態化整治策略相結合。

圖為生態修復後的中交城投藍色海灣。中交城投供圖

規劃設計引領,生態保護融入景觀打造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以欽州城市規劃及海洋相關規劃為基礎,欽州金鼓江項目在規劃之初就制定設計以自然恢復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充分尊重海洋的自然規律和自然屬性,宜林則林,宜灘則灘,努力提高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並統籌考慮周邊海域保護相關工作。更創新提出“雙園雙生、以園養園”設計建設理念,在下埠江支流河岸治理中,在滿足防洪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景觀將雲谷澗長、金水澗、龍船河三條支流(排澇河道)順河進行分級蓄水,斷面上均採用三維快速植生墊護坡+景觀微地形的斷面型式,打造優美的濱海城市景觀帶和良好的濱海生態環境。

圖為根據地勢打造的疊水花溪景觀小品。中交城投供圖

依託城市看臺,打造濱海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為更好幫助當地普及海洋及紅樹林教育知識,延續和擴大全社會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欽州金鼓江項目以“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為契機,于城市地標建築—城市看臺規劃打造“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和紅樹林科普中心”,通過佈局大自然的奇跡、多生物的家園、海陸間的守衛三大板塊,聯合創建、生態展示科普“藍色海灣行動意義和價值-藍色海灣行動生動實踐-保護紅樹林由我做起”的修復模擬,打造“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形成實現更高層次的保護”的EOD式環境保護生態科普宣傳體系,通過環形組團嵌套的方式,以內圈核心共用體驗與外圈展覽融合景觀的表達對“大工業、白海豚和紅樹林同在”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科普宣傳體系。其間,編寫《厚植發展新機遇揚帆砥礪新航程》、攝製《共生宣言》微電影,分獲第十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欽州賽區)徵文組和微電影組三等獎。2022年7月,展館面向公眾開放接待63組團,累計973人次。同年9月,獲批授牌為第二批廣西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

圖為城市看臺負一樓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中交城投供圖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落實“雙碳”戰略

將綠色低碳的邏輯,融入到未來城市的治理體系。欽州金鼓江項目以黨建為引領,與欽州港區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黨支部等單位加強生態社區共建共保,以志願服務為載體,組建藍海星支援服務隊,開展“雙碳”專題培訓,號召黨員志願者踴躍參與黨員志願服務和主題黨日活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主動對接自治區科技廳、阿拉善SEE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研究探索紅樹林“藍碳”交易,獲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立項補貼“紅樹林數字監測平臺”推進智慧環境治理。

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理念,以數字化科學技術為基礎,中交城投欽州金鼓江項目通過與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多方合作,落地試點示範,積極推動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併為此廣受認可。“通過生態治理,我們欣喜地發現白鷺的數量、公眾對紅樹林保護的意識和行動都在逐步提升。”(張婷 馮國柱)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