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用好紅色資源 賦能縣域發展

時間:2022-12-14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韋寧

東蘭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縣內有極具教育意義的革命遺址遺跡45處,被譽為沒有圍墻的革命博物館,紅色文化非常濃厚。近年來,東蘭縣充分用好東蘭紅色資源,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打造紅色黨建品牌,取得了明顯成效。

堅持黨建引領,釋放紅色動力

責任落實是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保證,東蘭縣突出抓好強領導、細分解、多調度“三板斧”,持續推動黨建工作責任落實落細。

東蘭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組長的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專門成立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年行動工作指揮部,不斷加強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實行黨領導幹部聯鄉包村制度,在縣級層面加強了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各鄉鎮、村對照縣級組織領導機制,也相應立工作機構,落實包村責任,確保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同時,細化工作任務,密集開展調度,確保基層黨建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築牢紅色陣地,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陣地是開展紅色教育、唱響紅色品牌的重要載體,東蘭縣堅持把紅色陣地提升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進行謀劃安排。

完善紅色教育基地,發展紅色旅遊。東蘭進一步完善東蘭革命烈士陵園、韋拔群紀念館等重點紅色景點道路、露天停車場等基礎配套設施,修復紅七軍軍械庫、紅七軍臨時野戰醫院等革命遺址21處。全縣共打造全國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10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景區5個,20個紅色景點被納入廣西“打卡紅色教育基地”目錄庫,東蘭被確定為廣西2022年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

繁榮“紅色文化”。以東蘭革命歷史、英雄故事為主要題材,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導向,在烈士陵園、東裏、巴學等地及各中小學校建設一批紅色文化長廊、紅灣閱讀區,增強紅色文化氛圍。組織舉辦紅歌比賽、黨建之星比賽,加大民族音樂劇《拔哥》的宣傳、展演力度,以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活動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

講好“紅色故事”。東蘭組織出版了《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百年老區·五彩東蘭》等一批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紅色書籍。拍攝了《拔群永遠是榜樣》《最後的黨費》等一批專題片、課件,通過遠端教育平臺、網路媒體進行傳播。組建黨員講解員、老紅軍講解員、紅領巾講解員和專業講解員四支隊伍,組織他們到紅色景點為遊客講解,到機關、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宣講,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把東蘭的革命歷史、紅色故事講好、宣傳好。

加強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東蘭堅持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抓實紅色教育,努力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血脈賡續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高規格建設“紅色學府”。東蘭以建設“立足廣西、面向全國”的紅色教育示範基地為目標,籌資7.9億元建成佔地338畝的廣西韋拔群幹部學院,自2021年4月辦班運作以來,已承接各類幹部教育培訓班130多期,培訓11181人,學院被納入全國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

高品質辦好“紅色課堂”。東蘭安排專項經費,重點開發《東蘭農民運動的歷史功績》《韋拔群精神的時代意義》等特色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課程159門,其中特色課程25門,納入各類主體培訓班的重點課題安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32名;聘請由區內外黨校和高校教授、黨史專家等優質師資團隊119人。

多形式開展“紅色研學”。將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作為紅色研學的主要陣地,以互動打卡、情境演繹、體驗教學、重走紅軍路等形式,經常性組織開展黨性教育,讓黨員幹部在耳濡目染中學習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洗禮。2021年以來,全縣共組織開展紅色研學活動630場3萬多人次,接受區內外各級黨組織、社會各界到東蘭參觀、培訓、研學達403.45萬人次。

築強紅色堡壘,激發基層組織活力

東蘭聚焦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以築堡壘、強隊伍、激活力為主要抓手,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實施“堡壘提質工程”。推進陣地規範化建設,按照統一建築風格,建成具備辦公、籃球場、舞臺、公開欄等基本設施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126個,村級辦公場所面積全部達到360平方米以上;嚴格執行組織生活制度,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開展情況列入基層黨建調研督導重要內容;推進資訊化建設,“智慧黨建”覆蓋縣、鄉、村、屯243個站點。

實施“先鋒培育工程”。東蘭選優育強黨組織書記,結合202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把一批年紀輕、學歷高、幹勁足的農村優秀人才推選到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織密組織體系,建立、提升屯級黨支部60個,兩新組織黨支部15個,屯級黨群理事會1650個,實現黨組織應建盡建、黨組織工作全面覆蓋。

實施“積分激勵工程”。以武篆鎮那烈村、隘洞鎮納樂村為試點,在全縣村、社區開展“紅色積分綠色銀行”活動,將“三大”糾紛、徵地拆遷、移風易俗、遵規守紀、知信守信、發展生産等鄉村建設內容納入評分範疇,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安排一定數額的經費設立“積分超市”,按照積分多少兌換相應額度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全縣設立積分兌現超市150個。

建設“紅色沃土”,增進民生福祉

東蘭圍繞“村美、民富、韻濃”的思路,推進東裏、那烈、中和、上圩、公平、納合等一批紅色村莊建設,輻射帶動全縣宜居鄉村建設。

大力度進行環境整治。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專項行動,清理村巷道、垃圾堆放點等垃圾2800多處,拆除危舊廢棄房屋、亂搭亂建房屋等600多處,推動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完善群防群治組織,全面制定、實行村規民約,充分發揮黨群理事會、鄉賢理事會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大面積進行立面改造。整合資金集中對紅軍村群眾住房進行立面改造,統一建築風格,並融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元素,改造樓房3258棟,實現紅軍村民居面貌煥然一新。

大手筆進行村莊美化。擴建、硬化村屯道路56公里,改造水利渠道37.6公里,建設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三微”項目500余處,種植綠化樹820株,新裝路燈2400盞,促進紅軍村更潔凈、更漂亮、更宜居。(韋寧)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