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突出黨建引領、發展扶持、文化交流“三個關鍵”,進一步夯實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2020年,苗家小鎮安置點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授予“美麗安置點”美稱;2021年該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獲自治區政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通報表彰。
突出“黨建引領”關鍵,打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組織基礎。建強基層黨組織堡壘,選優配強社區“兩委”幹部、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工作專班和資訊員;不斷完善社區“九個中心”建設,打造以“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基礎,群團組織和社區各類組織為紐帶,經濟組織為支撐”的社區組織體系,45項“農事城辦”服務實現了搬遷群眾“辦事不回原遷出村”,“流動服務隊”“四彩馬甲聯動隊”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形成了“組織有保障、事務有人管、困難有人幫、就業有崗位、工作有人抓”的“五有”機制。
突出“後續扶持”關鍵,打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物質基礎。依託“景區經濟”,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旅遊産業同步規劃、同步推進,以旅遊産業帶動各民族搬遷群眾增收致富;依託“産業扶持”,專門針對易扶群眾,制定易地搬遷創業就業以獎代補實施方案等,發放産業獎補1526戶535萬元,發放穩崗就業補144.34萬元;依託“勞務經濟”,通過外出務工轉移、工業園區安置、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公益性崗位兜底等方式,促進各民族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目前,全縣除無勞動能力戶(兜底)外,有勞動力的搬遷戶家庭全部實現“一戶一就業”;依託“黨建帶婦建”,通過“指尖經濟”推動“巧手致富”,帶動搬遷戶少數民族婦女就業,每月多增收入1500至3000元。
突出“文化交流”關鍵,打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社會基礎。堅持“民族建築留住民族魂”原則,把苗族建築元素融入安置點建設;“雙語雙向”促交流,舉辦普通話與多民族語言相結合授課的民族刺繡、蠟染、家庭保健和家政服務等就業技藝技能培訓班,提高各民族留守婦女的就業技能和自立能力;舉辦“和睦鄰里情,樂享新家園”“鄰居,您好”“百家宴客共歡苗年”等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和社區融合。(記者 周映 實習生 徐家琪)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