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噔,咚噔。”近日,在東蘭縣巴疇鄉六隆村下板樂屯,記者聆聽了一場奇妙的演奏。
一根圓圓的竹筒,長約六七十釐米,筒的一端有圓形音孔,筒身上是四根竹絲製成的琴弦,敲擊之下,竹制的樂器發出了類似敲擊金屬銅鼓發出的聲音。
這就是壯族特有的樂器——筒噔。據介紹,由於銅鼓的製作成本較高,聰明的壯族先人就地取材,用隨處可得的竹子發明瞭筒噔。筒噔能惟妙惟肖地模擬出銅鼓的聲音,且成本低廉、攜帶方便,很快就在壯族村寨推廣開來。
“做筒噔,需要選用4—5年的苦竹和楠竹。”下板樂屯73歲的黃學軍老人説。由於種種原因,筒噔漸漸淡出了壯家人的生活,目前掌握製作和演奏技藝的,多是村裏的老人。
黃學軍告訴記者,他從8歲開始就學習製作和演奏筒噔,這些年來,他製作了130多個筒噔。他和同村幾位同樣喜歡筒噔的老人,經常聚在一起演奏,他希望他們的表演,能吸引村裏年輕人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獨特的民族樂器,把筒噔傳承下去。(記者 廖慶淩 通訊員 何丹妮)
老人們展示筒噔的另一種演奏方式。
黃學軍與他的製作的筒噔。
下板樂屯筒噔愛好者在敲打筒噔。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