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陽朔縣遇龍河畔,沿河群眾和遇龍河國家度假區的幹部職工們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在千余畝的水稻田裏勞作插秧。
村民在水稻田裏插秧。陽朔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陽朔鎮朝陽村村民方海林説:“以前,在遇龍河邊的兩岸都是種水稻的。以前我們小時候都是‘扯秧’,現在是‘拋秧’,‘拋秧’的勞作方式就比以前輕鬆多了,又省力又省工。”
從“扯秧”到“拋秧”,種植技術在進步,勞作方式在改變,但根植在農民心底的農耕文化傳承卻不會變。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文旅融合、農旅融合讓遇龍河沿岸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遊飯。生態更好讓村莊更美,村莊更美引得遊客更多,遊客變多讓村民更富,這種良性迴圈激發了遇龍河沿岸企業、群眾保護生態、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
陽朔遇龍河景區公司黨支部開展春耕插秧主題黨日活動。陽朔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陽朔遇龍河景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純説:“今年我們也是種五彩稻田,畫面有三個主題,一個是鄉村振興,二是産業興旺,三是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要把桂林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城市,我們陽朔是先導區,所以今年我們的五彩稻田也有這個主題在裏面。”
據了解,遇龍河沿岸有水田2000余畝,今年納入陽朔夢幻遇龍田園綜合體部分的有五百畝,預計在穀雨節氣來臨前全部完成插秧任務,待到秋季來臨時,産業壯美、環境秀美、生活甜美的田園綜合體既能起到保障糧食安全的作用,又將成為新的旅遊打卡點。
遇龍河河岸邊的水稻田。陽朔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周純説:“遊客來到這裡可以體驗一下農耕文化,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給他們體驗一下水稻是怎麼種出來的,對生活也能産生更多的感悟。”(謝江濤 盧庭藝 魏連秀)
(編輯:黃曉敏 責任編輯:黃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