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協作暖三江 讓搬遷戶搬得出來、留得下來

時間:2022-02-28來源 : 央廣網作者 : 羅蘭

“這是我們侗族的農民畫,我從零基礎開始學,已經畫了一年多了,現在大概一天到一天半能完成一幅作品。”2月25日,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工作的宋校元説。宋校元是用左手作畫的,手上的作品已經基本完工,鮮艷的色彩,質樸的畫風,一幅侗寨人生活的場景躍然筆端。

宋校元在侗畫區作畫。(央廣網發 記者羅蘭  攝)

2021年,宋校元在柳州市鹿寨縣打工,右手不小心被高速轉動的機器攪斷,面對這樣的人生變故,是當時才上幼兒園的一雙兒女讓他鼓起勇氣重新站了起來。經過幾年的鍛鍊,他把左手變得和右手一樣靈活,但因為缺少技能,找工作並不順利。

受惠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5月,宋校元和家人搬遷到了三江南站社區,兒女也進入了附近的初中上學。2020年,通過粵桂協作,三江南站社區成立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宋校元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侗畫成品展示區。(央廣網發 記者羅蘭  攝)

“這裡對孩子的教育好,基地給我們提供繪畫培訓,我自己也學了一門技術。”宋校元説。三江農民畫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用藝術的形式反映侗家人生産生活的美好圖景,極具地方特色。基地請了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為大家指點技法。

三江縣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央廣網發 記者羅蘭  攝)

據了解,該基地是對口幫扶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廣東吳川市從湛江市殘聯爭取到幫扶資金,建設的集培訓、安置、就業為一體的粵桂協作項目,依託侗族文化産業特色,選定侗畫和竹編作為主要産品,傳承非遺技藝,發展“指尖上的經濟”,讓搬遷戶搬得出來、留得下來。

基地分為編織區、侗畫區、場景展示區、康復理療區等,共2000多平方米。基地主任榮作飛説:“目前共有78名殘疾人在這裡集中就業,都是三江南站社區的搬遷戶,因為他們身體的特殊性,我們特地配備康復理療區。”

工人在編織區編織藤椅。(央廣網發 記者羅蘭  攝)

在編織區,工人們正嫺熟地編織藤椅,這些藤椅都是用於出口的産品。經過粵桂協作牽線搭橋,廣東提供竹編原材料和訂單,三江負責技術生産,産品完成後發往廣東,最後出口至歐洲地區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目前共有4000多萬元的訂單量,已經排滿了全年,保障了脫貧戶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收入。”榮作飛説, 2021年,三江侗族自治縣江川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榮獲第二批“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産業基地”稱號。

據了解,三江南站社區是三江侗族自治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共有5個小區,搬遷入住4606戶,共20162人。三江侗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發展産業防貧,建設古宜鎮萬畝茶園基地、引進粵桂協作項目等,解決搬遷戶就業發展問題。

廣西金佳電子有限公司也是南站社區內的粵桂協作幫扶企業之一,總經理陳玉禧是一個地道的湛江吳川市人,他帶著30多年的薄膜電容器研發和製造經驗來到三江,幫助這些從三江大山裏搬遷出來的脫貧群眾提升技能、實現就業。

“第一條生産線是2021年投産的,這兩年我們以培養人和打基礎為主,在這裡工作的都是家裏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顧的,年紀偏大,手腳比較慢。”陳玉禧介紹,該公司正在規劃第二條生産線,目前在加強機械化和技能培訓,以提升工作效率。

正在生産線上工作的吳眾養。(央廣網發 記者羅蘭  攝)

“我在這上班每個月收入大概有4000元,家裏有兩個小孩,都在附近上學,愛人也在附近的製衣廠工作。”正在廣西金佳電子有限公司工作的搬遷戶吳眾養説。

“這裡離他們家裏都很近,就兩三百米的距離,廠裏提供一日三餐,對於外來或稍微遠一點的工作人員還提供住宿,我們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穩定下來,提高收入。”陳玉禧説。(記者 羅蘭)

(編輯:黃曉敏  責任編輯:黃秋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