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儺戲非遺傳承人陳亞弟

時間:2022-02-11來源 : 南寧晚報作者 : 方朝明

原標題:100個南寧人的100張南寧面孔——

陳東儺戲非遺傳承人陳亞弟

陳東儺戲非遺傳承人陳亞弟(左)在排練節目。方朝明  攝

儺文化藝術,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  

南寧儺文化藝術,是地方居民及村民群眾參與的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已列入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南寧儺祭活動中的師公戲(舞)表演,詼諧、滑稽、逗趣,娛樂性極強,《打草》《八娘過渡》《大花王》《大酬雷》是頗受百姓喜愛的傳統劇目。師公戲最初源於民間法師道場,是民間百姓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在生産勞作中創造的歌舞。

古儺戲傳承弘揚南寧歷史文化  

陳東村古儺戲《大酬雷》,是師公儺舞的基本傳統劇目,歷史悠久。由西鄉塘區陳東古儺文化藝術團組織編排的《大酬雷》,被納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在中國首屆社區藝術節比賽中榮獲金獎。

位於西鄉塘區的陳東村,作為南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村,除了保留有成片明清時期的古村建築群,還一直保持著古樸、傳統儺文化的演繹形式。  

1899年,南寧第一個師公班“雙鳳彩”組成,南寧師公團體應運而生。在陳東村,每逢農曆正月至二月初二的“春儺”日,當地農民都舉行“年例”酬雷求雨的祭祀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農作順利。

南寧平話師公戲是廣西師公戲重要的一支,其中古儺戲《大酬雷》是師公歌舞的歷史文化遺存,成為儺文化的“活化石”。它的表演程式、舞臺美術以及其中的文化內涵,對於儺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傳承弘揚南寧歷史文化有著重大作用。  

“儺戲世家”精彩演出反響熱烈

陳亞弟(又名陳建民)出身“儺戲世家”,今年56歲,是陳東儺戲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陳東村共有村民2000多人,靠近邕江,舟楫便利。陳亞弟的祖父陳道生、父親陳有貴均為早年村中的“師公班”。現村中的陳氏古宅,即為陳家祖屋。每逢村日,陳東村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和儺戲演出。從小耳濡目染,陳亞弟15歲就開始跟隨儺戲“班頭”陳友照、陳達階、陳同三學藝,熟練掌握儺戲的唱腔和表演技藝。如今,他是陳東儺戲的“班頭”和傳承人。

多年來,陳亞弟和村裏的20多名鄉親組成儺戲演出團隊,到十里八鄉巡迴演出,遠近聞名。陳東儺戲最有名的是《大酬雷》,曾先後到深圳、香港、澳門等地演出,反響熱烈,還代表中國民間文化團體到南韓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唱儺戲成三月初一重頭戲

陳東村民俗豐富多彩,最熱鬧的農曆三月初一的村日(類似“壯族三月三”)。每年到這一天,村民都會聚集到村中的三寶廟,舉辦“三三寶誕”村日節慶活動。祭祀觀音、真武、大王,紀念始祖等。重頭戲就是唱儺戲。  

陳亞弟是目前能全文傳唱村日節慶儺戲的傳承人。他在祖屋陳氏古屋即興演唱。全文如下:

“正月立春雨水節,老幼穿衫去拜年。準備犁耙來耕種,農夫出嶺使良田。二月驚蟄春分節,家家浸谷在塘邊。手拿谷芽田邊撒,秧苗上水涌漣漣。三月清明穀雨節,到處墳頭插紙錢。人人拿肉墳前擺,三拜九叩燒紙錢。四月立夏小滿節,姐妹相邀去耘田。你係耘來我耘去,禾根腳下起青煙。五月芒種夏至節,龍船鼓響在江邊。男看龍船女包粽,黃茅包粽兩頭尖。六月小暑大暑節,六谷禾熟在田邊。姐妹相叫去割谷,大家擔得汗連連。七月立秋處暑節,洗臺洗凳奉家先。迎接祖宗歸屋拜,雞鴨魚肉滿臺前。八月白露秋分節,姐妹買餅拜團圓。一拜二拜東邊月,三拜姐妹壽千年。九月寒露霜降節,重陽祭祖鬧連連。子孫子侄大家拜,追宗念祖理當然。十月立冬小雪節,晚禾谷熟入倉完。寒冬十月無事做,準備犁耙去畧田。十一月大雪冬至節,準備柴茅就過年。冬天下雪真是冷,穿棉挂袍在身邊。十二月小寒大寒節,大家共過平安年。街頭人擺門神賣,除開舊去換新鮮。” 

人文底蘊深厚的陳東村

南寧儺戲産生在陳東村並非偶然,有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據陳東村族譜記載,陳東村先民明代就在此定居,是狄青南征後的後裔,至今已有二十多代,歷經“康乾盛世”,村民多説平話,家家會唱儺戲,堪稱“儺戲之鄉”。

陳東村是目前南寧市古民居、祠堂、碑刻保留較完整的古村落。村中綠樹掩映,荷塘月色,鄉風淳樸,私塾鄉紳,群賢畢至。  

目前,村中有文物建築陳氏古屋2座,花婆廟、三寶廟2座,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宗祠廟宇碑刻4塊,道光年間牌匾3塊(尚存“貢元欽命提督廣西學政周學濬”一匾),古宅十數間。村中祠堂《乾隆辛卯年重建碑記》記載:“祖皆有功,宗皆有德,而功德之崇□(□為缺漏模糊字,下同),竊以為莫吾祖宗若惟然,則祠宇之設其來真有□可巳者矣。□故于前,雖創始之極艱,既巳有所不惜及□,庚寅之歲,祠貌微更諎祖□復□率而言曰:‘是宇不可無’,再建之功,僉曰:‘是正吾子孫報功報德之無盡者也。’於是各奮筆競簽並當塘二十,共得銀壹百有奇,於是選良卜吉,鳩工庀材,擴堂基,增廊廡,經始花辰迄梅月而告竣,苐見臨水,面山幽□秩□下固,上密竹茂松□,即詩人所咏無以加焉。”這是陳東村古風古韻,民風民俗的真實寫照。

《大酬雷》是儺文化的“活化石”  

陳東村儺文化藝術團的《大酬雷》是一齣經典的古儺舞,流傳於以陳東村為中心的地區,以舞蹈的形式錶現祭祀神靈和農耕生活,它以崇拜雷神的超自然力量和祈求風調雨順的原始思維來酬神求雨,展現了先民從事農業生産的原生態場景,具有“儺”風采多姿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傳統文化淵源。

《大酬雷》主要由5名男演員扮演五方雷神,一名男演員扮演宗師,一名女演員扮演日月神。有時為了演出效果會增加日月神的演員人數,變成由4名女演員扮演日月神,並配以4名男演員作為陪襯神。《大酬雷》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表演雷神如何掌管人間風雨,後半部分主要是展現先民們的農業生産活動,前後兩部分交織成一個整體,表現先民們對於雷神的敬奉以及雷神對先民們施以“風調雨順”的回報。這一支古儺舞由宗師、日月神、五方雷共同完成,表演程式固定,分為上場、跳儺舞和下場三個過程,其中五方雷跳儺舞是主體部分,整個過程約半小時。  

《大酬雷》不僅是儺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南寧市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各地舉辦文藝活動或者陳東村師公團受邀外出訪問演出首先的演齣劇目。《大酬雷》以古儺舞展現了一幅古老先民從事農業生産的原生態場景,是南寧市民族文化的基本雛形,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形態,是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方朝明)

(編輯:韋青咪  責任編輯:韋青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