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物裏的“虎文化”印記

時間:2022-01-25來源 :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作者 : 劉豫 陸欣楠

東漢虎座陶燈。廣西博物館供圖

虎的形象勇猛、強悍,自古以來,它的形象就出現在了青銅器、玉器、書畫、織錦等器物上,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虎文化”。在廣西發現的文物中,有許多是與虎息息相關的。我們挑選出其中一部分,體會“虎文化”在壯美廣西歷史底蘊裏留下的獨有印記。

東漢虎座陶燈

廣西考古發現的漢代燈很多。從造型特徵上看,這些燈具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倣器皿類燈具、人俑燈具、動物形燈和植物形燈。在廣西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有一件虎座陶燈,十分有特色。

1958年,虎座陶燈從梧州市雲蓋山的一座漢墓中出土,屬於東漢時期的物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燈座的設計就是一頭臥虎:這頭虎四肢趴在地上,全身略往後縮,兩眼警覺地前視,像隨時都要奮起撲向獵物的樣子。聰明的工匠在它的背上設計了一條粗大的燈柱,上面壓下一個又深又大的燈盤,似乎把這一隻猛虎給鎮住了。工匠還讓虎尾上翹,以此顯示燈盤的穩重,設計別具心思。

虎座陶燈就雕塑藝術而言,除了燈盤在製作時可能借助“慢輪”等手工機械之外,虎的形態全是手工捏制。工匠將燈座捏出粗坯後,用竹片做簡單的修飾,勾勒出五官四肢,刀筆極為簡練,但又恰到好處,形象傳神,實用大方,是一件樸拙的工藝美術品。

劉永福虎字中堂。廣西博物館供圖

劉永福虎字中堂

去過廣西欽州劉永福故居三宣堂的遊客,或許都會注意到府邸大門外一個造型獨特的字。初見此字,許多人都不認識。這不是一個標準的漢字,因為它在詞典中是查不到的,是屬於劉永福自創的草書“虎”字。

在廣西博物館,目前就藏有三幅劉永福寫的虎字中堂。中堂是國畫裝裱中的一種形式,以懸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

劉永福虎字中堂畫中的“虎”,形狀怪異,筆走疾風,兩顆大眼睛,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顯示出了百獸王的王者風範。乍一看去,虎的靈氣展現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劉永福1837年生於今廣西防城。1866年,劉永福在歸順州也就是今廣西靖西建立黑旗軍。1883年,他率部三面夾擊法軍,取得紙橋大捷。一些僥倖逃生的法軍士兵聞風喪膽,不敢再戰。

劉永福的虎字中堂體現了民族英雄劉永福如虎一般的正氣凜然、英勇威武的性格特點。

雙虎耳蟠螭紋銅罍。廣西博物館供圖

雙虎耳蟠螭紋銅罍

罍(讀作léi)是中國古代盛酒器和禮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出土的這件雙虎耳蟠螭紋銅罍呈圓形,肩部有兩隻虎形耳。無論是從形制還是紋飾上看,都屬於中原青銅文化的範疇。

那麼,這件具有中原青銅文化特色的銅罍,又是如何出現在恭城瑤族自治縣的呢?廣西博物館的專家告訴記者,恭城位於廣西北部,東與湖南交界,在東周時期屬於楚國的疆域。1971年,廣西恭城加會公社秧家大隊的社員在秧家附近取土修路的時候發現了一批青銅器,一共33件,除了這件銅罍之外,其中的鼎、尊、編鐘、戈都是楚器,在整個隨葬品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種現象或許説明,該墓葬的主人就是從嶺北而來的楚人。楚文化隨著楚人越過南嶺山脈南來,打開了以後楚越青銅文化頻繁交流、互相融合的先河。

這件銅罍肩部的雙虎耳,呈伏踞回首狀,虎口大張,尾巴上卷,整體形象體現出老虎的兇猛、威嚴與神秘,這是古人在最初塑造老虎的藝術形象時賦予它的特性,同時作為他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圖騰。

明十二生肖紋銅鼓

廣西民族博物館館藏的一面明十二生肖紋銅鼓,屬於明清麻江型銅鼓。鼓面中心鑄有十二芒的光體,向外有十條同心圓的單弦紋,九道各式花紋的暈圈。在四週向外輻射的十二個芒與芒中間,鑄有十二生肖動物形象。這些生肖動物形象簡練生動,由左向右順時針方向做奔跑狀。其中,就有一隻威武的老虎。

銅鼓專家梁燕理告訴記者,明清以來在廣西出現的銅鼓,漢文化色彩濃烈。鼓面上出現十二生肖的圖案,反映的正是漢族十二生肖文化對嶺南民族的影響,表現了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融洽。

有意思的是,至今天峨縣都隆壯族仍流傳著“十二生肖銅鼓點”的音律。當地農民在傳統節日慶典和祭祀活動中會敲打十二生肖銅鼓,運用不同的節奏和鼓點來表現十二生肖各動物。虎所對應的春季,正是萬物復蘇、圖事謀功的大好時節,鼓點輕鬆自然,美妙喜悅。

室上富足鏡心繡片

現藏于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室上富足鏡心繡片,是清末年間製作的工藝品。所謂鏡心,是一種將作品鑲嵌在鏡框中的工藝製作方式。裝裱好的紙質或是針織類畫片,鑲上玻璃罩面後,還可以防風擋塵,免於損蝕,便於長期懸挂欣賞。

廣西民族博物館館員蒙元婕介紹,繡片圖中用平繡手法,繡出了石上生出的竹子、菊花。石通“室”,代表著家庭和事業;竹子在傳統文化中,有竹報平安之意,菊花則代表富貴長壽。而古時候,老虎是一種瑞獸,站在竹子和菊花之下的老虎,有著祈福辟邪的寓意。

據了解,這幅室上富足鏡心繡片,將會在廣西民族博物館新年舉辦的展覽中,首次與觀眾見面。(劉豫 陸欣楠)

(編輯:韋青咪  責任編輯:黃譯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