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興安盟農牧局獲悉,2024年,興安盟推廣生物育種大豆30.5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物育種新品種大豆種植基地,科右前旗成功申報“自治區級大豆制種大縣”,力爭推動興安盟大豆綜合生産能力再上新臺階。
吐列毛杜農場播種大豆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大豆生産基地之一,2024年,興安盟大豆種植面積達229.41萬畝,居全區第二位,實施種植面積連續三年超200萬畝,大豆已經成為興安盟第二大主栽作物。近年來,興安盟以生物育種産業化試點任務的經驗優勢為基礎,充分利用既有的科研合作基礎、産業發展基礎,在科研合作、成果産出、基地建設等方面優先實現點位“突破”,逐步帶動興安盟生物育種産業全鏈條發展,形成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的新質生産力。
收割示範田大豆
“生物育種大豆病蟲害抵抗能力強,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農民每年在除草劑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支出可減少15%至20%。生物育種大豆産量更高、品質更優,生産效益顯著提高,生物育種大豆平均畝産量較傳統品種提高約15%。”興安盟農牧局科技科負責人崔巍介紹説。
專家在大豆收割現場計算測産數據
2024年以來,興安盟運用市場思維、市場手段推動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政府部門間聯動機制逐步完善,網格化服務機制日趨成熟。從農業農村部到縣鄉村共六級技術指導組116人和企業技術指導組23人,採用分鄉包片的網格化服務模式,在選種期、播種期、除草及其他田管期開展集中、分級、到田三種形式的技術服務,將新品種特性及栽培管理要點,面對面地教授給農民,讓農民進一步體會到種業“晶片”帶來的技術紅利。
黃豆喜豐收農戶笑開顏
2024年,興安盟大豆畝産321.7公斤再次刷新內蒙古紀錄;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東方紅村大豆高産典型案例入選2024年大豆清種春播模式高産典型案例;建設生物育種示範片71個,大豆五個新品種(中聯豆1505、中聯豆1309、脈育526、脈育511、脈育565)推廣面積達30.53萬畝。目前,興安盟大豆協同推廣項目共建設標準化示範基地8個,示範面積7300畝,重點開展大豆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示範、優質雙高大豆品種篩選、根瘤菌劑篩選、ARC菌劑與根瘤菌劑配施等試驗示範內容及種植模式改進創新,通過試驗示範進一步提升大豆生産水準,更好地在全區大豆産業發展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均衡增産,達到提單産、創高産的目標。
(文:李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