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雜多:文明潤無聲 德沁瀾湄源

發佈時間:2021-11-19 16:26:15丨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走在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乾淨整潔的街道上,文明公益畫面、好人善舉事跡、志願服務活動,正在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充盈著7萬人民的精神世界。

走在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乾淨整潔的街道上,冬日暖陽,惠風和暢。文明公益畫面、好人善舉事跡、志願服務活動,正在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充盈著7萬人民的精神世界……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發源於此的湄公河—瀾滄江,在穿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4909公里的奔流不息中,孜孜不倦地哺育著河畔人民,滋養著六國文明,依江而居的雜多人在源頭江畔建起了一座文明之城。

近年來,雜多縣深入開展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文明成色不斷增加,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源頭的雜多各族兒女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生産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雜多的發展越來越好,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2021年,雜多縣更是提出了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更高水準文明縣城的目標。

位於高原之巔的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

堅持以人為本 厚植文明底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雜多縣以人為本,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文明縣城創建的價值取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十三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實現12.5億元,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7.8億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105項,組建的“十大扶貧産業”年收益突破千萬,園區內外8212名“一戶一崗”生態公益性崗位,戶均年收益2.16萬元,生態紅利得到有效釋放。累計投資8.32億元實施了舊城改造,以及一批優化城市佈局、提檔城市功能、升級城市品位的重點項目。累計投資8.49億元實施的13700套危舊房改造、棚戶區改造、“10·17”災後恢復建設、保障性住房、易地搬遷以及邊界住房等項目有效改善了城鄉居民住房條件。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1.25億元。累計培訓致富帶頭人、教育醫療、扶貧幹部等各類人才4081人次,智力幫扶成效顯著。公共文化服務事業不斷繁榮,31個村級文化服務站投入使用。

緊盯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果轉化為精神文明建設實踐,更加堅定了雜多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決心,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青山環抱的雜多縣城

引導崇德向善 培育文明新人

近年來,雜多縣大力弘揚“新青海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雜多抗雪救災精神”,提出打造“雜多好人”品牌。

2018年12月下旬以來,雜多縣發生特重度雪災,給全縣交通運輸、畜牧業生産、群眾生活等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天災面前,雜多縣黨員幹部衝在一線,群眾團結自救。涌現出達哇扎西、加哇才仁、才吉等感人肺腑的抗雪救災中的模範事跡,更有群眾趟過冰冷的河水為野生動物運送草料、騰出自家房子救助野生動物等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鑄就了“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樂觀向上、感恩奮進、無畏艱險、眾志成城”的雜多抗雪救災精神。

2020年初,在得知武漢新冠疫情後,素有“中國冬蟲夏草第一縣”之稱的雜多縣,近3000農牧民群眾“你幾根、我半斤、他一斤”地集中起來自發捐贈精品蟲草,最終,精挑細選的26斤(總價值208萬)雜多冬蟲夏草通過青海物資支援車隊到達武漢。在雪災時,全國人民四面八方來支援雜多,在疫情爆發後,雜多人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那些溫暖。

積善成德 明德惟馨。瀾滄江邊勇救溺水群眾的愛帕扎西才仁、挂著呼吸機出警的老民警尕松尼瑪.....迄今為止,雜多已有1人獲評中國好人、2人入圍中國好人;2人獲評玉樹好人、1人獲玉樹好人提名。五星級文明戶7572戶,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鎮1個,省級文明校園1個,全國青年文明號1個。

一個個先進典型,猶如一把把道德尺規刻入雜多人民心中。在榜樣模範典型的引領下,“向善向上”的道德力量,滋養著雜多精神文明建設。

2020年2月,包括雜多在內的玉樹州各縣人民向抗疫一線捐贈的蟲草

暖心志願服務 散播“文明之花”

走進雜多,文明實踐之風撲面而來,志願服務隨處可見。雜多縣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以來,按照有陣地、有機構、有隊伍、有平臺、有制度、有功能表、有標識、有方案、有活動、有成效的“十有標準”,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系列活動。促進志願服務精神融入雜多文明血脈、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縣級層面,成立雜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文明實踐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由縣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總隊長,下設“理論宣講”“文明踐行”“法律普及”“技術推廣”“健康服務”“文化惠民”“江源巾幗”“青年先鋒”“綠色衛士”“雜多好人”“民族團結”十一支專業志願服務分隊,同時組建全縣各行業、群團組織及各機關支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業志願服務隊,統一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體系。

截至目前,全縣11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分隊完成授旗,8個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1個村、10個社區的4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部完成掛牌。雜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創建覆蓋率100%。全縣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2場次,群眾參與人數達3000余人次。

志願者的善舉,展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雜多縣持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以“群眾所需”為聚焦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志願”內核,用愛溫暖一座城,為雜多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注入強大生命力。

在草原上悠閒漫步的牦牛群

堅定生態報國 弘揚綠色文明

多年以來,雜多以生態立縣,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特許經營”“垃圾換文具”“最美生態項鍊”“雪豹”“金錢豹”等生態熱詞在各大新聞頻頻出現,“綠色”成為雜多發展的新底色。

在綠色發展中,雜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經過多年的試點推廣,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區、學校、企業、牧民共同參與、互相監督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牧區垃圾處理新模式。實施了打造全域無垃圾示範縣的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9月,雜多縣正式啟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結合精準扶貧,落實生態管護公益崗位7752名,實現了園區內有戶籍牧戶“一戶一崗”全覆蓋,戶均年增收21600元,“綠水青山”“雪山冰川”不斷釋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綠色品質進一步豐富。累計投入4.66億元,實施了園區門禁系統、保護監測設施、科普教育服務設施、巡護道路、森林公安派出所、展陳中心等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形成了以大工程促進大保護、以大保護促進大修復、以大修復促進大豐富的格局。

雜多人民致力於守護瀾湄之源的綠水青山

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雜多縣在創建省級文明縣城過程中,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縣城、鄉鎮、社會、家庭,在雜多,每一個個體的“小努力”,正在匯聚成為整個雜多縣城精神文明的“大成果”。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未來,雜多必將以時不我待的衝勁,對標青海省委“八個新高地”部署、州委“樹好三個形象、打造好六區”目標、落實雜多縣委“四個打造”要求,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再創“精神文明建設”新輝煌。以“文明創建”為載體,為雜多未來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雜多縣委宣傳部,文:才仁曲藏,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蘇文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