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越冰川,帶你走進長江源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

發佈時間:2021-11-05 14:05:00丨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丨作者:周飛飛 劉曉煌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10月中下旬,位於長江源頭的姜古迪如冰川凍土綜合觀測站(點)與冬克瑪底冰川變化觀測站(點)相繼建成。

開闊的高原,無垠的冰雪,起伏的山巒,湛藍的天空,在海拔5000多米的長江源頭格拉丹東雪山,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應用地質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要素耦合過程與效應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單位科技人員組成的青藏高原自然資源要素綜合觀測項目組,帶著一系列先進的觀測設備登上了雪峰……

10月中下旬,位於長江源頭的姜古迪如冰川凍土綜合觀測站(點)與冬克瑪底冰川變化觀測站(點)相繼建成,為長江源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網的建設增添了重要成員。

姜古迪如冰川凍土綜合觀測站(點)

冬克瑪底海拔5400米冰川變化觀測站(點)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孕育著黃河、長江、瀾滄江等亞洲重要河流,被稱為“亞洲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水土和生態資源儲備基地,其“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資源在我國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開展該區域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與評價,是國家制定高原生態脆弱區環境保護政策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長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環抱于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之間,主要包括正源—沱沱河、北源—楚瑪爾河(又稱曲麻萊河、曲瑪河)、南源—當曲等長江源水系流域。其中,沱沱河的正源為格拉丹東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

長江源多年凍土觀測場

北麓河水文觀測點

據悉,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調查指揮中心於2019年啟動全國自然資源要素綜合觀測工作,以資源生態為核心,以水為關鍵,佈局自然資源要素綜合觀測站網。按照總體設計,將在青藏高原部署21個觀測站,形成青藏高原自然資源要素綜合觀測站網。其中,長江源地區設置5個涵蓋冰川、多年凍土、植被、水文、大氣等自然資源多要素的綜合觀測站,以長江源正源及主要支流沱沱河、楚瑪爾河、當曲、北麓河等流域為觀測區,構建長江源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網,以獲得大量第一手珍貴數據,服務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屏障區保護修復等戰略。

長江源30米邊界氣象綜合觀測場

經過兩年多努力,青藏高原自然資源要素綜合觀測項目組已在長江源地區1.58萬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建立了2個冰川觀測點、34個多年凍土觀測點、3個高寒草原區氣象綜合觀測點、2個高寒草甸區綜合觀測場、3個碳通量綜合觀測場、3個河流水文觀測站(點),以此為基礎,建成沱沱源區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布曲流域冰凍圈水文綜合觀測站、北麓河流域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按計劃,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另外兩處——楚瑪爾河流域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當曲流域資源—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的建設。

觀測站網主要採用地下鑽探、坑探與地表觀測、航空遙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長江源自然資源及其有關的冰川凍土、生態環境、氣象資源、水資源和第四係等的長期觀測,結合溫室氣體、碳通量、凍土厚度、氣象、高原生態、微生物、水文化學等各項參數,分析全球變化下冰川凍土生態環境變化規律及耦合關係,研究冰川凍土退化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草場退化及土地荒漠化問題,闡釋江河源區水資源平衡規律,全面提升我國江河源區自然資源綜合研究水準,併為青藏高原環境保護及江河源區自然資源保護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