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開幕,看看來自內蒙古敕勒川草原的生物多樣性

發佈時間:2021-10-12 14:45: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提到內蒙古的生態美景關鍵詞,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必是草原,而最具知名度的草原非“敕勒川”莫屬。

【視頻】生機勃勃的敕勒川草原

10月11日,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正式開幕。作為大會的主席國,我國廣袤的國土上,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超過23%,生物多樣成就生態之美,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而內蒙古就是這幅畫卷最北面的生態安全屏障。

提到內蒙古的生態美景關鍵詞,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必是草原,而敕勒川草原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2年之前,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北部、曾經“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影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一度成為沙石遍地的荒灘、採砂、石場,一到春秋風起就漫天黃沙、砂石遍地。

正是在那一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兩級政府啟動了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大力實施溝域及草原生態治理和恢復工程。

敕勒川草原修復前後實景對比

針對敕勒川草原,本土種業科技企業蒙草集團、小草數字生態産業公司的修復團隊發揮“種源”+“小草數字”技術優勢,從草原生態大數據平台中調取這裡的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態數據,結合科研人員實地調研、採樣、分析,制定出“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依託北方特色鄉土種質資源體系,應用冰草、羊草、草木樨、沙打旺等適地鄉土植物品種、多樣性建植方案、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兩年後,敕勒川草原從荒漠、砂石灘恢復成綠草如茵、野花盛開的草原,60多種植物以及野兔、小狐狸、蚯蚓、蜜蜂、蝴蝶、紅隼等動物回歸草原,這裡的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生態鏈形成閉環,動植物們在這裡自我更疊、調節,和諧共生,草原有了自我恢復能力。

敕勒川草原上的狐狸和環頸雉

據監測,修復後的敕勒川草原乾草産量、年固碳量、年釋氧量等指標總體提高近12倍,之前黃沙漫天的“荒石灘”已恢復至“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盛景,重現了敕勒川草原優美的自然風光,並與大青山前坡森林綠化帶共同構建起呼和浩特北面的生態屏障,打造“綠樹掩映、曲徑通幽、田園風光、草原風情、自然和諧”的首府後花園。

敕勒川草原上成群的牛、馬

多樣的敕勒川草原只是生態內蒙古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不懈抓好大青山生態綜合治理,加大綠色礦山建設和生態修復力度,高標準建設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注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保護制度建設,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青城。

更重要的是,內蒙古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加快發展生態迴圈農業、綠色製造業、生態服務業,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扎紮實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文:林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