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余件內蒙古文物精品亮相國博詮釋“長城內外皆故鄉”

發佈時間:2021-09-30 09:25:05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應妮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長城內外皆故鄉——內蒙古文物菁華展”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系統揭示內蒙古地區幾千年來農耕與遊牧文化交流、融合和昇華的歷史脈絡。

“長城內外皆故鄉——內蒙古文物菁華展”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240多件(套)精品文物,以“農牧結合的早期形態”“長城的修建與民族交融”“長城沿線多元文化的交融”三個部分,系統揭示內蒙古地區幾千年來農耕與遊牧文化交流、融合和昇華的歷史脈絡。

展品中既有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烏蘭察布博物館的館藏,如“許季姜”青銅簋、“上郡守壽”銅戈、“晉鮮卑歸義侯”金印、殯葬農作圖,以及陳國公主墓、元上都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還有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與之相關的文物精品如《九邊圖》屏,以及內蒙古赤峰市大營子村駙馬贈衛國王墓出土相關器物。

西周時期的“許季姜”青銅簋在器底有銘文3行16字:許季姜作尊簋其萬年子子孫永寶用。其中,許為國名,姜為姓。許國,春秋二十國之一,基本活動區域在許州即今河南省許昌境內。該器反映了東胡民族與中原諸侯國之間的交流。

“晉鮮卑歸義侯”金印由純金製成,是西晉王朝賜給鮮卑烏桓族首領的印信。西晉王朝國力不足,對眾多遊牧民族採用分封的懷柔政策。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出土的窖藏金銀器中,先後發現“晉鮮卑歸義侯”和“晉鮮卑率善中郎將”等金印。印中的“歸義”“率善”等字樣都反映了這一史實。

明朝為防禦為蒙古的南下,明王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逐步在北部邊疆設置了九個軍事重鎮,這就是九邊防禦體制。九邊屯戍連綿,城堡遍佈,是明朝抵禦蒙古入侵的屏障,但在和平時期,又是明蒙之間進行政治、經濟交往的地帶。《九邊圖》屏正是反映了這一體制。

該屏的正面為絹本,粘貼于12塊木板之上,畫面整體採用寫實的青綠重彩山水的畫法繪簡略地圖。東起遼東半島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其間邊陲要地稱“鎮”者共九個,分別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榆林鎮、寧夏鎮、甘肅鎮、太原鎮、固原鎮,故名《九邊圖》。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祖國正北方,東西橫跨近30個經度。橫貫東西的長城,見證著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長城地帶”。長城地帶處於氣候過渡帶,是遊牧和農耕生産方式的過渡地帶,也是一條特殊的文化地帶,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