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戴上狍角帽傳承民族文化

發佈時間:2021-08-30 09:27:20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張雲龍 趙澤輝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又戴上了狍角帽,但不是為了打獵,而是傳承民族文化。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又戴上了狍角帽,但不是為了打獵,而是傳承民族文化。

獵槍、狍角帽和狍皮襖,曾是鄂倫春族的三件寶。他們世代遊獵于中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森林中,在新中國成立後,一步從原始社會跨入新社會,並整體走出山林,實現定居。

這是鄂倫春獵民們頭戴狍角帽,騎馬渡河的場景(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

隨著中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強,狍子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狍角帽逐漸淡出鄂倫春族的生活。近年來,他們重新用人工養殖的狍子製作狍角帽,在喜慶的日子裏戴上,讓傳統回歸。

“我六七歲時就幫母親做狍皮襖,後來決定把母親教給我的手藝繼續傳承下去。”今年60歲的吳玲芝,坐在工作室裏,戴著眼鏡修補一頂狍角帽。她的右手食指因為常年戴頂針,關節明顯大一圈。

吳玲芝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的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她的絕活正是製作狍角帽。她在自治旗阿裏河鎮開了一間工作室教人狍皮製作技藝,每天四五點起床,早早來到工作室收拾,直到晚上六點才回家。

8月4日,吳玲芝在工作室內查看自己製作的狍角帽(攝影:新華社記者 連振)

“現在生活好了,不為掙錢,而是想讓孩子們傳承。”吳玲芝説,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鄂倫春族更加重視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

成立於70年前的鄂倫春自治旗,是中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旗。這裡的鄂倫春族人口,從建旗之初700多人增長至2020年末的3017人。

鄂倫春自治旗常務副旗長阿江達冰説,1996年全面禁獵後,他們開始學習掌握新技能:種莊稼、搞養殖、開拖拉機、管護森林等,獵民變成了護林員、種糧大戶、民宿老闆。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允許鄂倫春自治旗對獵民村採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辦法,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鄂倫春獵民村依託資源稟賦和特色民族文化,發展起食用菌、中草藥和民族文化旅遊等産業。2020年,當地鄂倫春族每人平均年收入是2011年的近4倍。

自治旗政府還為鄂倫春族群眾上學提供學費和生活費補助,並且免費提供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今年,鄂倫春自治旗不僅迎來建旗70週年,還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

“這個巧合意味著,鄂倫春族僅用70年,就跟隨整個國家實現了千年小康夢想。”鄂倫春自治旗旗長何雪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