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秀草原上,門合精神在閃光

發佈時間:2021-06-25 09:45:00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程宦寧 欒雨嘉 公保安加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我們看到,在這方流淌著紅色血脈的熱土上,各級黨員幹部正以紮實的工作,讓門合精神發揚光大。

“門合紀念館,是在上世紀50年代巴倉農場原址的基礎上修葺建成,佔地680平方米,于2018年11月竣工……”講解員馮萍給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認真地講解著。

六月,走進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塔秀鄉巴塘新村的門合紀念館,紀念館中最為顯眼的就是英雄門合的黑色雕塑,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莊嚴肅穆。

航拍門合紀念館(無人機照片)

從雕塑中可以看出,他張開雙臂,準備撲向已冒出滾滾濃煙、即將爆炸的炸藥;他的目光堅定而有力地凝視著這片讓他眷戀不已的人民與故土。這是門合生前的最後姿勢。

這個姿勢,是門合用血肉之軀築起的“生命防線”,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在場27名階級弟兄的生命。因此,眼前的雕像不僅僅是紀念館的一種象徵和符號,它讓門合的事跡廣為流傳,也讓這位英雄走進了人們心裏。

這個姿勢,在風中矗立成永恒,並化為精神的定格,多年來人們或憑吊緬懷,或追憶紀念,從這種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甘於犧牲、勇於奉獻的強大力量中不斷汲取精神給養。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全州2000多名黨員幹部來到這裡,走進歷史,汲取門合精神的養分,為今後的工作積蓄力量。

馮萍説:“為了使廣大農牧民黨員更好地接受黨性教育,整個紀念館以藏漢雙語結合的方式,用歷史遺物和照片、視頻向大家講述那段難忘的歲月。”

如今,門合精神已經成為貴南人民的集體意志。在塔秀鄉、貴南縣……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把門合精神轉化為為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

從紀念館走出,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我們朝著那面旗幟走去,看見黨員幹部們頂著烈日,將磚塊搬運到不遠處的垃圾車內。

“今天我們組織了全鄉十多名黨員幹部,走進基層,開展為民辦實事的活動,為塔秀鄉達茫村村民也多傑修建房屋。”塔秀鄉黨委書記項秀快步迎上向我們介紹。

今年68歲也多傑是塔秀鄉達茫村村民,本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齡,奈何家中還有五個子女,其中四個還患有先天性智力殘疾。塔秀鄉黨委組織委員祁銀姐説:“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靠著也多傑一人操持,四個患病的孩子沒有勞動力,全家只能靠政府扶持和草場補貼生活。”

從祁銀姐手機裏的照片我們看到了也多傑家過去房子的模樣,年久失修的週邊墻只能靠著木棒勉強支撐,屋內更是隨處可見“補丁”。也多傑説:“這個房子我們住了幾十年了,一到下雨天屋頂就漏水,到了冬天屋裏就特別冷。我們想好好修一下,但是一直沒錢,只能這樣住。”

項秀説:“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將學習成效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實際行動,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塔秀鄉黨委號召基層黨支部開展了‘學黨史、踐初心、獻愛心、暖民心’主題黨日活動,為也多傑一家進行捐款並且蓋一座新房。”

黨員幹部齊心協力,修建新房

5月7日,捐款活動如期舉行。全鄉黨團員、鄉機關、各站所幹部職工共657人參加,共籌得善款74183元。很快,資金到位,也多傑一家的新房開始動工。

項秀説:“為了讓也多傑一家儘快住進新房,鄉上的黨員幹部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利用下班的休息時間去施工現場幫工人們搬沙子抬水泥……”一個半月的時間,大家用愛和奉獻為也多傑一家蓋起了一棟10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

也多傑看著眼前房子,眼睛裏充滿了淚水。她説:“這樣的房子我做夢都不敢想,感謝共産黨讓我們一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為了讓也多傑一家可以拎包入住。塔秀鄉黨委又一次站了出來,積極與縣民政部門溝通、協調,又為也多傑一家爭取到了2萬元的臨時救助款。項秀説:“有了這筆錢我們可以給她的新房裝修一下,讓他們一家人住得舒心,讓他們一家人感受黨的關心,黨的溫暖。”

門合紀念館一角

如今為民辦實事,在塔秀鄉已蔚然成風。

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塔秀鄉巴塘村針對村裏年輕勞力外出務工者較多以及村裏留守老人逐年增加的實際,建立了“巴塘新村互助幸福院”,併為55周歲以上留守老人提供免費午餐。互助幸福院為老年人提供休閒娛樂、生活照料、保健康復、心理疏導等服務,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日常的養老需求,還有效拓寬了老年人日間看護渠道,實現了老年人養老由照看向護理的轉變。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南縣聚焦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把打造英雄門合紀念館作為引領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重大黨建部署和打造區域化黨建品牌的重大創新舉措,弘揚紅色精神,築牢初心使命。

因此,貴南縣各級黨員幹部對門合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明確了自身更加實際的做法——塔秀鄉立足現狀,在九個村子和一個社區,設立服務站,讓農牧民少跑路、不跑路;茫曲鎮沙拉村因地制宜盤活存量資源,基層黨員更是發揮模範引領作用,帶領村民拓寬增收路徑;茫拉鄉拉幹村通過組建老年、種植、農機、教育4個協會,積極改善民生,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我們看到,在這方流淌著紅色血脈的熱土上,各級黨員幹部正以紮實的工作,讓門合精神發揚光大。

(文/圖:程宦寧、欒雨嘉、公保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