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堅持治沙造林,殷紅海:“這輩子就幹一件事,種樹!”

發佈時間:2021-06-18 17:12:41丨來源:新疆日報丨作者:李行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從走上向沙海要經濟效益的路子,殷紅海的腳步就再也停不下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沙漠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2010年以前,每到沙塵暴來臨的季節,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風流沙就會侵蝕直線距離只有7公里的麥蓋提縣城。在麥蓋提縣城周圍,林海面積正在一點點擴大。多年來,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紅海帶領36名幹部職工常年駐守治沙一線。如今,麥蓋提縣已累計完成沙漠造林41萬畝,在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

麥蓋提縣防風固沙生態林(6月1日無人機拍攝)。2012年秋,麥蓋提縣啟動實施塔克拉瑪幹沙漠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建設工程,在沙漠邊緣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攝影:張建軍)

沿著麥蓋提縣一直向南,走著走著就進入了一片林海,鬱鬱蔥蔥,一眼望不到盡頭,這裡便是麥蓋提縣防風固沙生態林基地。

5月10日,記者走進這片沙海之上的“綠色海洋”,見到了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紅海,聽這個退伍老兵講述多年來沙海植樹的心路歷程。黝黑髮紅的面容,是殷紅海常年在沙漠烈日下奔波的印記。一提起自己的工作,他憨厚地笑了起來:“我就是一個種樹的,這輩子就幹一件事,種樹!”

“我就想幹這件事”

2014年初,殷紅海從部隊轉業到麥蓋提縣克孜勒阿瓦提鄉工作。當時政府鼓勵農民建小拱棚種植經濟作物,殷紅海負責一個村的小拱棚推廣和種植工作。初到鄉鎮,殷紅海對新工作充滿熱情,在村裏盡心盡力地幫助村民建小拱棚,種植西瓜。

殷紅海看著種下去的西瓜苗一天天長大,心裏分外喜悅。然而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給毀了。

沙塵暴襲來時的景象,殷紅海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我站在村裏,看著沙塵暴從遠處翻滾著過來,連忙叫村民一起去固定小拱棚上的塑膠遮布。可還沒等人反應過來,沙塵暴已經鋪天蓋地刮了過來。剎那間,狂風呼嘯、黃沙漫天、遮天蔽日,一米開外什麼都看不見,臉被沙子打得生疼,眼睛更是被風沙迷得睜不開。”殷紅海和村民拼了命地想護住小拱棚,但還是沒保住。

“短短10分鐘,塑膠遮布、樹枝、西瓜苗都飛上了天。再一看自己的手,指甲蓋掉了都沒覺得疼。”多日的心血沒保住,殷紅海心裏難過極了。等到沙塵暴過去,殷紅海走進一戶村民家裏,查看受損情況。“男主人正在用棉被堵窗戶,只能看見他滿口白牙,其他都已經看不清了。孩子被沙塵暴嚇得哇哇大哭,臉上的眼淚淌成了兩道泥巴水……”這一幕讓他心中十分酸楚,久久揮之不去。

從那時起,想要改善當地環境的願望就深深埋在了殷紅海心裏。

其實,早在2012年秋季,麥蓋提縣就啟動實施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建設工程。在村裏沒幹多久,殷紅海調任克孜勒阿瓦提鄉副鄉長,負責本鄉植樹造林工作,開始參與防風固沙生態建設工程。這正合了殷紅海想要種樹的心思,雖然防風固沙工作十分辛苦,但他一頭扎了進去,當年便帶領全鄉群眾種了6000畝生態林。

2016年,殷紅海接任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副主任後,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經常連續十天半個月吃住在沙漠中的基地裏。妻子看他整天頂著烈日在沙漠裏奔波,心疼得直掉眼淚。他安慰妻子:“雖然辛苦點,但我就想幹這件事。”

殷紅海説,他看到一戶人家的房子被沙子埋了一半,住戶已經搬走,只留下殘破不堪的空房。可兩年後他再經過此地,驚喜地發現那戶人家重新修繕房子,又搬回來了。這件事對殷紅海觸動很大,更加堅定了“與沙鬥”的決心,“我們就是要和沙漠爭地盤,沙進人退,人進沙退。治沙造林是改善生存、生産環境,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功德無量。”

沙漠種樹不容易

5月20日,和往常一樣,殷紅海頂著烈日,在沙漠裏查看今年剛種的梭梭、新疆青楊、沙棗樹苗成活情況。南部造林區今年要完成11萬畝的植樹造林任務。完成後,將與麥蓋提縣東部38萬畝造林區相連,構成一道綠色屏障。另一個50萬畝造林規劃將在2022年啟動。

在麥蓋提縣城周圍,林海面積正在逐步擴大(6月1日無人機拍攝)。近年來,麥蓋提縣積極植樹造林,向沙漠要綠色,為家園築屏障(攝影:張建軍)

在一棵梭梭跟前,殷紅海蹲下身,仔細查看發芽情況。“估計這些樹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殷紅海滿意地笑了。

“沙漠裏種活一棵樹不容易。”2012年秋季,麥蓋提縣100萬畝造林規劃實施時,許多群眾信心不足。沙漠裏能不能把樹種活?大家心裏有疑慮。第一年栽下的新疆青楊,雖然發了芽但是不生長,形成了“僵苗”“老頭苗”,第二年情況依舊。殷紅海參與植樹造林工作後,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樹苗成活率更是老大難問題。

樹苗為什麼會僵而不死?在查閱了大量資料、請教了許多專家後,殷紅海分析,沙地貧瘠,含鹼量大,導致樹苗不能生長。他試著給樹苗上肥、補充微量元素……令人驚喜的是,樹苗開始生長了。

解決了樹苗生長問題,病蟲害又出現了——吉丁蟲喜歡鑽到青楊樹榦裏,在外面打藥沒效果。殷紅海和同事想了很多種辦法,最後用膠、泥土、藥混合到一起,將蟲洞堵死,終於把蟲害解決了。

經過多年摸索,殷紅海總結出一套提高樹木成活率的經驗:先要保證種樹品質;樹坑直徑要達到80釐米,種時放100克磷酸二銨、300剋復合肥、5公斤營養土;種下樹苗後,踩一踩再提一提,“三踩兩提”才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不同的樹種,需採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進行科學化管理,精準施肥、精準輪灌以及病蟲害防治,才能使樹木健康生長。

在殷紅海和同事的精心呵護下,樹苗成活率在逐年提高。“近3年來,樹苗成活率基本達到90%以上。”他説。

點沙成金富農民

近9年的耕耘,讓沙海漸漸鋪上了綠色,也讓麥蓋提縣域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風沙天氣由2010年以前的每年150多天減少到現在的50天以下,年降雨量由2010年的53.6毫米增加到110毫米。

今年剛種下新樹苗的4.6萬畝林區裏,青楊、沙棗樹苗才剛剛冒出小芽,梭梭才二三十釐米高,這裡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林區,但已經能看見成群的野雞在覓食。每棵青楊和沙棗的樹根處,都被鐵絲紗網包了起來。“如果不把樹苗的根部保護起來,會被野兔、黃羊啃壞。”殷紅海説,這幾年生態環境好了起來,林區裏隨處可見的動物,除了野兔、黃羊,還有狐狸、鷹和馬鹿。

進入5月,梭梭林裏套種的大蕓進入收穫期,殷紅海開始組織村民對開花的大蕓進行採種,精選留種用於明年的接種。不斷在沙海播綠的同時,殷紅海也在不斷探索沙海如何實現經濟效益的路子。“大蕓是一種長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必須與梭梭套種。種植大蕓不僅治沙,還能讓農民增加收入。”殷紅海説。

2018年開始,麥蓋提縣將生態林建設與脫貧工作相結合,在種植梭梭時套種大蕓,到2020年,大蕓種植面積已達到4.5萬畝。縣裏將大蕓收益統一分配給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020年,共採摘了約3萬畝大蕓,貧困戶每人拿到了近1000元種植收益分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走上向沙海要經濟效益的路子,殷紅海的腳步就再也停不下來。在種植生態林的同時,他帶領農民種下了蘋果、新梅、石榴等6000畝經濟林;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下養殖,鼓勵農戶成立養殖合作社,在沙棗、青楊的混交林裏,養雞、鴨、鵝、蜜蜂。通過以林養林、以林富農,麥蓋提縣打開了一條沙漠治理、沙産業開發、農民增收致富的生態扶貧新路子,以“綠色”為底色,交出了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綠色”答卷。

“防沙治沙既是一項生態工程,又是一項富民工程,不但讓沙漠綠起來,又能讓農民富起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應該就是這樣的景象吧。”望著一眼望不到邊的林海,殷紅海欣慰地説。

【記者手記】

一年接著一年幹,一張藍圖繪到底

5月初,記者來到麥蓋提縣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區。一望無際的沙海中,剛剛種下的青楊、沙棗樹苗都冒出了新芽,孕育著無限生機與希望。

麥蓋提縣面對佔縣域面積90%的沙漠,如果不進行治沙造林,將面臨縣城被沙漠吞噬的困境,植樹造林成為全縣攸關存亡的大事。

2012年,麥蓋提縣啟動塔克拉瑪幹沙漠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建設工程。從此,每年春秋兩季,全縣30萬名幹部群眾齊上陣,在茫茫沙海裏戰天鬥地、植樹造林。白天迎風沙、頂烈日,晚上就地夜宿沙海,一幹就是1個多月。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誓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築起一道綠色屏障,再造一片生態綠洲,保護自己生活的家園。

9年來,茫茫沙海變了樣,綠色長城已經築起,防風固沙生態林建設工程累計種植新疆青楊、文冠果、胡楊、紅柳、梭梭等生態和經濟林木41萬畝2.2億株,極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吸納當地貧困人口參與生態林管護,實現了穩定就業。發展林下經濟,沙産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産業。

麥蓋提人植樹造林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今年,麥蓋提縣計劃再造林11萬畝,另一個50萬畝造林規劃將在2022年啟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全體幹部和護林員集中在該縣生態林建設展示館,追憶往昔,共勉今日,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戰天鬥地’是我們治沙人的精神,‘迎風沙、戰寒暑,天當被、地作床’是我們治沙人的真實寫照,我們要繼續在這亙古沙漠上植樹播綠。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紅海表示,要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理念,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推進植樹播綠,為全縣群眾創造一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幸福家園。

(作者: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