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溜溜的雲上》:草原牧歌三重奏

發佈時間:2021-04-02 14:58:08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詹斌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在“跑馬溜溜的雲上”,廣大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民眾,正以不懈的努力和自身嘹亮的“歌喉”,唱響一曲新時代的高原新牧歌。

《跑馬溜溜的雲上》系列電視紀錄片著眼于高原牛羊放養及與牧民守護關係,以民族發展進步為主題,圍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南傑、玉樹州囊謙的才迦、海北州祁連縣卓瑪三個人物,以三重奏的方式,真實地反映青海藏族、蒙古族牧區生活現狀,展現了青海牧區人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積極進展,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努力奮鬥的進一步靠近與漸次實現。

《跑馬溜溜的雲上》系列電視紀錄片劇照

本紀錄片並沒有以慣常傳統的手法,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地講述,而是像小説或電影般,將三個人物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展開敘述:南傑從冬季家中出發,開啟四季輪牧的遷徙,到70公里以外的夏季牧場,故事的結尾,牧民們在才迦社長的帶領下,背著曬乾的牧草,再次從冬季出發,翻越高山,給野生動物送去過冬的食糧,以保護那些與他們世代相處的極地生靈。這樣,整個故事就圍繞一個主題,形成一個邏輯閉環,從冬季到冬節,週而复始,用祖輩的傳承及一生的積累,踐行著人與自然長久的和諧共生。

為什麼是“跑馬溜溜的雲上”?顯而易見,是將歌詞中“山上”改為“雲上”。筆者以為這個主題命名選擇極好。“跑馬溜溜”來自著名的《康定情歌》,淺顯直白,意指草原牧民生活;而“雲上”,是表明這三個人物均處離天最近的地方(海拔3500米以上),其地理方位,有雲端上的自由與逍遙,兩者一結合,體現出不同於沿海、內陸及平原的高原民族與經濟文化的特徵,讓人充滿好奇與想像。

本紀錄片雖僅7集、每集15分鐘,但特色突出,故事豐富,人物飽滿,既講艱難的四季遷徙,又説牧童與牛犢深情;既展現生命的廣闊牧場,又反映綠色原野之歌;既有卓瑪與父親雪地尋羊的艱辛跋涉,又有南傑父親八十大壽的幸福歡聚;既有才迦及牧民們千年鹽廠的辛勤勞作,又有“牦牛教授”傳授子女經驗與知識的嚴肅認真,既有紅外相機揭示野生動物隱秘的真相,又有卓瑪利用抖音宣傳賣羊的成功做法等等……雖然表面看反映的都是與牛羊的關係,但實際上深意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在新時代高原牧民以自身的民族習俗、文化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果説,以上我們漸漸看見並明白了《跑馬溜溜的雲上》的主題,而在這主題之下,本紀錄片以三重奏的方式漸次展開,形成一曲新時代高大陸上洋溢民族風情的田園牧歌。在本紀錄片中,南傑就如鋼琴,卓瑪是大提琴,而才迦則承擔著小提琴的任務。當然,他們每一個人的演奏均非單一聲部,而往往由多個調式混合而成,最後匯聚為一支曲調優美的主旋律、聲音渾厚雄壯的大合唱。

文化傳承之歌。我們知道,南傑家養有165頭牦牛,他自幼與之相伴,感情篤深,從小立志。為更好地理清牦牛的生長史及地位和作用,成年後,他不僅深入研究牦牛的語言、體格、種群乃至歷史與文化,還細心觀察、仔細記錄、深入思考,不僅對子女言傳身教,對父親孝順尊重,與妻子恩愛如初,而且耗時十年寫作《牦牛志》,為後世積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為更好地迎接著嶄新的幸福生活。當然,整個紀錄片將藏、蒙文化融入細節,以生活的習俗展示著傳承之美,南傑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綠色原野之歌。久治、祁連、囊謙作為青海高原三個典型之地,生態環境優美,原始草原、森林、峽谷遍佈,牛羊滿山,是廣大牧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迦作為熱心社長有40頭牦牛,他並不僅僅只注重自身對自然的愛護與敬畏,而是以扶貧工作的組織者身份帶頭種牧草,積極參加曬鹽與護林,一起敬畏自然,熱愛生靈,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如前所述,在返回夏季牧場前的冬季,他依然遵守自然法則和古老的經驗,依然組織大家背負牧草翻山越嶺,穿過深雪,去為那些養育牧民的生靈備食……在廣袤的綠色大地,那一方牧民在他帶領下,生活無疑越來越好,心氣也越來越高。

現代牧羊之歌。作為祁連縣野牛溝鄉90後蒙古族人,卓瑪的影像敘述使之成為整個紀錄片中最生動、最有活力、最具現代性的青海牧民形象。卓瑪家有近千隻羊。她平日裏玩抖音、騎摩托車,每逢夏季回家放羊。卓瑪作為歌手,生性豪爽,雖然為女性,但巾幗不讓鬚眉,常常與弟弟暗中較勁,一天能剪50隻羊,騎馬尋羊從不退縮,草原給了她渾厚的歌喉,一樣給予她像草原雄鷹般矯健的身體,羊群是她結婚的嫁粧,草原就是她的舞臺。最為吃驚並感嘆的是,她能熟練地玩抖音,將羊賣一個好價錢,利用現代科技(計數器、電子耳標等)用於放牧,特別是對“羊生活”有針對性地跟蹤,她常以優美動人的嗓子深情演繹《我與父親的草原》,並以“現代牧羊女”和“高原新牧民”的形象,讓我們看到新時代的牧民正一步步向美好生活邁進的堅定和喜悅的步伐。

如果説,本片三重奏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高原牧民在傳承文化、保護自然、發展經濟、建設小康、走向美好生活的壯闊圖景,那麼才迦之女尕吉則向我們表明,藏族重視教育、重視科學、重視家鄉實用人才的培養和運用。她的現實紀錄,特別是救治“傷牛”、替父出征參加“牦牛大賽”(無比勇敢、無比歡樂),不僅是主旋律三重奏中多聲部的小調,而且表明,現代觀念、現代科學和現代文化正在與藏族古老傳統文化相融合,並向人們揭示,作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一個重要橋梁,牧區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後繼有人。通過以上三重奏形成大合唱,在遼遠的曠野,在綠色的大地,在“跑馬溜溜的雲上”,廣大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民眾,正以不懈的努力和自身嘹亮的“歌喉”,唱響一曲新時代的高原新牧歌。

(作者:詹斌,青海省直機關工委辦公室主任、青海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原標題:《跑馬溜溜的雲上》民族大合唱:草原牧歌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