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小康路上的生動書寫

發佈時間:2020-10-30 17:13:53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秦睿 陸廣濤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玉樹州先後實現了深度貧困鄉鎮摘帽、深度貧困村退出,12.9萬貧困人口脫貧,走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下轄一市五縣,2017年精準識別40個深度貧困鄉鎮,佔全省的31%,104個深度貧困村,佔全省的10.7%,集中了産業發展難、設施配套難、均衡發展難等問題,是青海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玉樹州重點聚焦産業、生態、教育、住房、健康、就業等領域,實施到戶産業扶持、産業園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生態扶貧、技能培訓等,先後實現了深度貧困鄉鎮摘帽、深度貧困村退出,12.9萬貧困人口脫貧,走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北京第三批援青醫生深入牧區為患者看病

産業扶貧,精準脫貧的長久之略

在玉樹市諾布嶺民族服飾有限公司,製衣車間內只聽得一台臺縫紉機工作的聲音,一針針下來,一條細密的縫線將衣服邊緣縫合包裹﹔産品展覽室裏整齊地挂著一件件色彩靚麗、樣式精美、花色新穎各異、傳統中帶有時尚的藏族服裝……

玉樹市諾布嶺民族服飾有限公司是玉樹人巴德江才一點一滴創立起來的企業,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下,公司入駐玉樹州省級扶貧産業園,以民族服飾、民族用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産品銷往青海、西藏、四川等地,還遠銷尼泊爾,逐步發展成了玉樹州民族服飾龍頭企業,併入選了青海民營企業50強。巴德江才不忘造福家鄉,公司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通過技能培訓、轉移就業,讓周邊地區1200余戶農牧戶邁出脫貧致富的步伐,其中貧困戶有813戶,年收入達到3萬餘元。

這是玉樹州産業扶貧的一個生動縮影,産業扶貧項目在玉樹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

歌舞表演

立足資源稟賦,玉樹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多種模式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曲麻萊縣採取易地搬遷+産業到戶模式,組建了65個以自然村為單元的藏羊養殖合作社,流轉草場37.9萬公頃﹔稱多縣巴顏喀拉飲品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基地+企業+牧戶的形式,種植了33公頃的芫根,公司以每公斤2元的價格收購,農牧民每畝土地有2000元的收入……種種做法,都是在摸清資源資産存量、結構、效用的基礎上分類盤活,形成産業扶貧抱團發展的合力,增強發展效能,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玉樹州産業扶貧完成投資12.77億元,扶持貧困戶2.4萬戶9.1萬人,項目涵蓋種養殖、商業租賃、生態畜牧業産品開發、民族手工藝品、旅遊扶貧等,貧困戶收入增長,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縣級産業園區輻射帶動就業增收明顯,農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本達標,牧區發展的後勁持續增強。

曲麻萊縣光伏産業園一角

生態扶貧,日子和環境都要好起來

翠綠的山巒起起伏伏,薄荷色的河水淙淙汩汩,我們沿著山水指引的路線來到了美麗的嘎嘉洛草原,來到了“萬里長江第一縣”——治多縣。扎西仁嘉是治多縣扎河鄉的一名生態管護員,過去家裏只有三四頭牛,守著一座小圈棚為錢發愁,偶爾挖挖蟲草掙點錢,也不是長久之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以來,這名建檔立卡戶被選聘為生態管護員,每年能有2萬元的穩定收入,讓他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他把對黨和政府的感激化為盡忠職守的行動,每天一大早起來提著纖維袋巡山巡河拾撿垃圾,守護他心中聖潔的家園。

在治多,“民兵+”生態管護模式也發展起來,這些“生態民兵”不僅是生態保護的先鋒隊,應急處突的後備力量,更帶頭走在技能脫貧、産業致富的前列,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榜樣。2018年,治多縣為生態民兵協調配發135輛越野摩托車,一隻“高原輕騎兵”隊伍在長江源園區時而翻山越嶺,時而瀟灑前行,巡查火情險情,守護一草一木。

遙相呼應,幾百公里外的昂賽峽谷,瀾滄江畔,馬背上的“生態衛士”跋山涉水、穿林掠地,對野生動物活躍點進行巡護。伴隨著雜多縣昂賽鄉轄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野生動植物資源逐漸豐富的是建檔立卡戶在“一戶一崗”生態公益崗位上走出的脫貧路。

玉樹州集生態高地和深度貧困的特殊性為一體,當地對扶貧開發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有著深刻的認識,毫不動搖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結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全面實現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的目標,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紅利。

同時持續開展生態管護員的業務培訓,鼓勵並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生態保護工程勞務、生態監測等工作,使其在參與生態保護和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玉樹州生態扶貧累計兌現生態公益性崗位工資1.65萬人9.1億元,每人平均月工資1800元,家庭年受益2.16萬元,讓貧困人口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

從守護綠水青山當中收穫真金白銀的貧困群眾,更加深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認識,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群眾生活和生態環境在同步變好。

生態巡護員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19歲的多傑求忠來自囊謙縣娘拉鄉達毛村,她今年以玉樹州英語理科前十名的好成績考上了北京林業大學法律專業。她告訴記者,受益於玉樹州“異地辦學”,她在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讀的初中,以囊謙縣第一名、玉樹州第三名的成績考上北師大大興附屬中學讀高中,在北京六年的讀書時光,她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也挖掘了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眼界變得非常開闊,漸漸成為了一個自信的人。

今年就讀于北師大大興附中的玉樹考生頻頻傳來捷報,白瑪才吉以536分的成績奪得了青海省藏語理科第四名,俄總、曲周桑毛也在玉樹州名列前茅。這些藏族學生因為“異地辦學”不僅改變了際遇,更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家庭。

多傑求忠的家庭是建檔立卡戶,經濟拮據的一家雖然負擔不起她的學費,這六年來卻也沒為此發愁過。拿高中來舉例,多傑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需要兩萬五千元,其中因異地辦學政策,玉樹州政府方面分擔兩萬元,她自己只需要出五千元,又因精準扶貧政策,學費會給建檔立卡戶退五千元,還有許多愛心人士對多傑給予了幫助,這麼一來,多傑家裏基本是零負擔就讓她接受了這麼好的教育,考上了大學。她充滿感情地對記者説:“異地辦學為了我們花了很多錢,學費不説了,每次放假開學都是這邊工作人員花費精力金錢接送我們,疫情期間州教育局為我們張羅去西寧小島基地復課,花錢請老師上課。”

“一切的一切是教育,根本的根本是教育”,異地辦學已經成長為玉樹州教育扶貧的重要抓手,從2017年起連續三年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高中生每生每年補助5000元,累計補助1414萬元,完全實現異地就讀全免費,目前在玉樹異地高中班、中職班就讀的學生中90%以上為農牧民子女,落實政府補助資金1.2億元。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根本,玉樹州用教育守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牧民搬進新房收拾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