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遊已成林草業支柱産業助力脫貧攻堅

發佈時間:2020-10-16 13:44:28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陳延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19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18億人次,佔國內年旅遊人數的近30%,創造社會綜合産值1.75萬億元。森林旅遊已成為我國林草業重要的支柱産業和極具增長潛力的綠色産業。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消息,2019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18億人次,佔國內年旅遊人數的近30%,創造社會綜合産值1.75萬億元。森林旅遊已成為我國林草業重要的支柱産業和極具增長潛力的綠色産業。

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介紹,“十三五”以來,截至2019年,4年間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60億人次,平均年遊客量達到15億人次,年均增長率15%。今年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三季度的森林旅遊遊客量明顯少於去年同期,但根據數據趨勢顯示,均保持復蘇勢頭,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中,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5000萬人次,已接近去年同期的50%。

2019年國家林草局測算顯示,2016年,全國依託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35萬戶、110萬人,年戶均增收3500元。2018年增長到46.5萬戶、147.5萬人,年戶均增收達到5500元,森林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張健民介紹,我國貧困地區大多具有發展森林旅遊的資源稟賦,有60%的貧困人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均分佈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脫貧的潛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貧困地區森林覆蓋率總體要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自然生態資源稟賦較好。以森林公園為例,我國近50%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分佈在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公眾體驗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也為發展森林旅遊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他表示,森林旅遊具有就業門檻低、參與方式多樣、基本技能容易掌握等特點,貧困人口可通過自主經營、提供導遊服務、受聘為景區工作人員等途徑參與森林旅遊發展中,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張健民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更加健康和更加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對戶外遊憩的需求日趨多樣化,目前我國森林旅遊已逐步擺脫以觀光旅遊為主的傳統模式,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療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冰雪旅遊、森林馬拉松等新業態、新産品越來越多,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

通過對野外徒步社會調查表明,長距離野外徒步已成為很多城鎮居民熱衷的戶外活動形式,目前我國的徒步愛好者人數已達到6000萬人,而森林步道已經成為公眾深入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重要載體。

國家林草局在借鑒國外國家步道發展成效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國情、林情,依託大林區、大山區推動我國國家森林步道發展,在研究確定國家森林步道線路中,進一步利用好貧困區域優勢資源、促進貧困區域百姓就業增收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我國建設的國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我國重要山脈和森林區域,具有不同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特徵,長度超過500公里且主要供人們以徒步形式深入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帶狀休閒空間。

自2017年以來,已公佈3批12條國家森林步道名單,步道總長度達到22000公里。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在貧困地區建設一批國家森林步道,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把“森林步道”納入林業建設範疇。

張健民透露,我國將在2050年前,建成功能比較完備、人民群眾滿意的全國森林步道體系,使森林步道真正成為人民的幸福之路、健康之路、文化之路、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