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 打造高原山水人文的幸福底色

發佈時間:2020-10-10 14:02:55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走在鄉間小道,細細回味青海鄉村的美,一幅幅秀美的田園風光畫卷正在青海的大美河山間徐徐展開,靜靜地訴説著青海省“十三五”以來美麗鄉村建設的豐碩成果。

山水相依、宜居宜遊,人文厚重、民風淳樸,産業興旺、生活富足……走在鄉間小道,細細回味青海鄉村的美,一幅幅秀美的田園風光畫卷正在青海的大美河山間徐徐展開,靜靜地訴説著青海省“十三五”以來美麗鄉村建設的豐碩成果。

五年來,建設1500個高原美麗鄉村,推行“耕在田、居在鎮,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新型農村牧區模式,美麗鄉村正在裝點高原大地;

五年來,以規劃為引領,統籌安排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房建設,加強村莊環境治理,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推廣力度,美麗鄉村在扮靚農牧民的美好生活;

五年來,在條件具備的社區積極發展旅遊服務、農畜産品加工、特色手工、餐飲等産業,實施村莊建設、環境綜合整治、興業富民等行動計劃,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以住房建設、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為主要內容,打造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優美田園風貌、濃郁鄉村文化的高原美麗鄉村,建成了一批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宜居鄉村,讓高原鄉村留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團結村(攝影:欒雨嘉)

生態宜居,鄉村盡現生活之美

建設美麗鄉村,青海省綜合考慮村莊自然環境稟賦、建設規模和發展現狀等因素,全面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水準。加快補齊“水、電、路、網、訊”等設施建設短板,完善農村資訊化基礎設施,健全農村衛生、醫療、文化、教育、電子商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走進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三合村,眼前所呈現的是寬闊嶄新的馬路、統一又別具河湟風格的建築外立面,高聳挺拔的玉蘭燈,整齊劃一的綠化帶。村民馬佔軍高興地説:“如今村裏真的跟城裏一樣了!”

海東市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陶爾根家園,辦事服務樓、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文化活動廣場、黨員活動室、牧家書屋等配套設施實現了“零距離一站式”服務。村民尕貝説“日子在這裡拐了個彎。”

各美麗鄉村建設村自來水全部入戶,電網改造全部完成,村級道路硬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海西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東傾溝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才讓鬧日一家人儼然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他説:“現在用水、用電、用網都很方便,城市裏家庭有的家用設備我們家裏都有!”

村村通路、家家供暖、戶戶上下水暢通,果洛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充分尊重和了解農牧民安居需求和住房實際的基礎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切實提高農牧民居住條件水準。“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及村莊清潔行動,引導農牧民積極美化房前屋後和庭院環境,依法清除有礙觀瞻的殘垣斷壁、簡易旱廁、簡易棚圈和私搭亂建設施。青海美麗鄉村建設讓各族人民在鄉村遇見生活之美。

海東市樂都區達拉土族鄉白草臺村(攝影:羅珺)

內涵提質,彰顯特色留住鄉愁

建設美麗鄉村,青海注重保護村莊既有傳統建築、歷史建築和自然景觀,延續傳統風貌和歷史環境,充分挖掘人文歷史、風土民俗、資源條件、特色産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打造體現鄉村風格和地域特色的特色民居和鄉村建築。有效傳承傳統建築文化,保護鄉村原有建築風貌和村落格局,全方位打造村莊風貌特色。

在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有一個叫賈爾藏的百年古村,這裡山河秀麗、文化遺存豐富,10余處古建築、隨處可見的河湟特色民居,讓整個村落在櫻花的掩映下散發出淳樸的氣息……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西寧紮根本土文化,打造“一村一風格、一村一特色”的美麗鄉村。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拉布鄉拉司通村由片石壘砌而成的排排民居獨具康巴民居特色,古色古香的石路勾勒出村莊錯落有致的佈局,石頭成為了這座藏鄉古村的主角……

2016年以來,玉樹州科學合理規劃村莊建設,人居環境和品質明顯優化,實現了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

在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城西南部22公里外的扎毛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藏式民居,平整的街道兩側特色小店依次排開,原本藏在大山深處的傳統文化也漸漸顯露出它的魅力……

黃南州積極開展傳統村落的調查摸底、挖掘申報、實施保護工程等工作,至2019年已有22個村被納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杜絕大拆大建、照搬照抄、盲目模倣等做法,不搞大廣場、大門樓和統一拆除更換圍墻等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十三五”以來青海成功建設了一批與村莊生態環境、鄉村文化內涵相結合、相統一,具有本土鄉村風貌特色的高原美麗鄉村。重現“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愜意鄉村生活圖景,青海美麗鄉村建設喚醒了鄉村文化記憶,“記住鄉愁”。

優勢互補,富足鄉村望見未來

建設美麗鄉村,青海立足村莊産業發展實際,夯實産業發展基礎條件,因地制宜推進産業創新發展,因勢利導推進鄉村産業發展,堅定走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同時,積極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服務,促進農牧民創業就業,實現增收。

穿過一座人工開鑿的山洞,眼前豁然開朗,群峰嶙峋,風景秀美;鵝卵石鋪就的巷道、雕花彩繪裝點的民宅,古樸雄渾……這裡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東旭村的“高原桃花源”景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一個旅遊産業鏈在這個小村莊裏悄然形成。

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東旭村駱駝脖子社的墻體彩繪(攝影:尹耀增)

“十三五”期間,海北州著力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品質提升的美麗鄉村發展體系,全州2萬戶7.49萬農牧民受益。

沿著平坦整潔的村道步行,只見在連綿起伏的群山懷抱之中一簇簇、一片片的菊花為秋日增添了一份暖意……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充分利用二連村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閒、採摘、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業,把這裡打造成了鄉村文化旅遊新亮點。

“十三五”期間,海南州通過發展傳統農牧文化、特色民宿等方式,把鄉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美好家園。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指導有條件的村莊應充分利用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等資源,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生態旅遊、鄉村休閒旅遊、民俗旅遊和農業傳統體驗遊等,將農牧區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促進一、三産業融合發展,將農牧區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發展壯大鄉村産業。積極動員優秀設計人才走進鄉村注重挖掘培養鄉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加快培育和建立一批既掌握現代建造技術又熟悉鄉村文化的鄉村工匠隊伍。青海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生活更富足,讓美麗鄉村擁有看得見的美好未來。

    (作者:羅珺、馬振東、欒雨嘉、尹耀增、劉偉、公保安加、金玥彤、李興發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