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嘉塘草原唱響生態新牧歌

發佈時間:2020-09-16 15:01:50丨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2016年起,十一村依託精準扶貧政策,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合草山、牛羊,實行四季輪牧建設越冬畜棚,增強抵禦雪災能力。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十一村四百餘戶,祖祖輩輩在嘉塘草原上游牧為生,年年雪災是那裏牧民實現小康生活的最大障礙。

2016年起,十一村依託精準扶貧政策,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合草山、牛羊,實行四季輪牧建設越冬畜棚,增強抵禦雪災能力。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嘉塘草原的草場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也讓十一村的牧民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當晨曦剛剛鋪灑在嘉塘草原之上,西尕和他的家人就開始忙著擠奶、拾牛糞……一會兒,西尕要把這群牦牛趕到山頂的夏季牧場放牧。

青海玉樹州稱多縣十一村牧民西尕説:“這一共有200多頭牛,一大半不是我家的。合作社放牧施行輪流制,今天輪到我。一般來説每5天放一天就可以,我是每5天放兩天,其他時候可以在家幹活,編制投石器、鞣皮革或者縫製衣服去賣。”

西尕如今還有個身份,他拿自家的牛羊、草場入股,成為了生態牧業合作社的股東,每年享受兩次固定分紅。

“沒有合作社之前,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家裏勞力只有我們兩個,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沒有其他收入,合作社成立至今,每年都分紅,收入提高了有一倍。”西尕説。

説起現在的收入和生活,西尕臉上的笑容如嘉塘草原上的陽光一般燦爛。

嘉塘草原位於巴顏喀拉山南麓,平均海拔4200米,草原腹地擁有大片濕地,高山草甸。大自然賜予嘉塘草原豐美水草的同時也讓這裡的冬天“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年年有雪災”,以往每場雪災之後,都有牲畜死亡。幾年前,西尕家就在一場雪災後變成了貧困戶。“原來有130多頭牛、11匹馬、120-130頭羊,遇上一次雪災剩下30多頭牛、1匹馬,羊也沒剩下幾隻。”西尕説。

過去的嘉塘草原上,牧民因災致貧返貧是一種常態。加上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後,嘉塘草原被縱橫交錯的鐵絲網分割,牛羊終年被圈進在自家的草場內放牧,過載嚴重,牧民的生産效益逐年下滑,一些牧民乾脆徹底放棄放牧牛羊。儘管有國家免費提供的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學習烹飪、裁縫、修理等技術,但限于思想觀念落後,大多數經營難以為繼。嘉塘草原上一邊是過度放牧,草場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時間,退化嚴重;一邊是草場過度閒置,導致鼠害橫行,水土流失日趨嚴重,草原生態持續惡化。

2016年,精準扶貧政策全面實施,十一村終於迎來了試點畜牧業合作社的契機。可沒想到,整合草場、牛羊、勞動力的方案一經提出就招來一片質疑。

青海玉樹州稱多縣十一村村委會主任久美丹舟説:“第一次開會的時候有部分人説不要加入合作社,説自家的牛羊讓別人去放牧怎麼能放心,丟了牛羊誰負責什麼的,還有説根本不相信村幹部能把這事幹成了。”

西尕最初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顧慮重重,不願加入。駐村的扶貧幹部和村幹部一起,不厭其煩到府做工作。

“加入合作社後遇上雪災什麼的也不用擔心了,合作社會買上飼料送到各家各戶,就算有牛凍死了,因為都上了保險,損失也就不大。”西尕稱。

慢慢地,牧民開始理解並支援這項工作,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也終於成立起來。如今,地處三江源腹地的嘉塘草原水草豐美,西尕在放牧之餘,常常帶著孩子一起製作傳統的手工製品,家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西尕説道,自己喜歡做,孩子們也喜歡學,一個月能掙幾千塊錢,還把傳統文化傳承了下去。現在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孩子們上學也方便,感謝黨的好政策,讓他們過上了小康生活。

目前,稱多縣已打造了32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和93個畜群小組,覆蓋全部牧區。

青海玉樹州副州長、稱多縣委書記尼瑪才仁説:“既要實現生態保護,又要實現農牧民群眾的産業發展,只有踐行我們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句真理,才能讓我們整個青藏高原,生態越來越好,農牧民群眾的生産生活越來越好。”

現在縣、鄉、村經常會舉辦各種活動,牧民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都越來越豐富。

青海玉樹州稱多縣牧民坦言:“這裡都是牧民,過去都是騎馬來的,現在是坐車來的,現在牧區發展的很好,環境好,草長得好。牧民們的牛也變多了,每年還可以參加像今天這樣的節慶活動很開心。”

稱多縣另一位牧民也説道,合作社成立之前,僅僅依靠畜牧業沒日沒夜地幹活只能掙一兩千塊,合作社成立之後,收入增加了很多,一個人能有四到五千,他們心裏高興,也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我們現在的生活特別好,我們相信以後聽黨和國家的話,生活會越來越好。”這位牧民説。